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经不同方式侵入新的易感宿主的过程。不同传染病的病原体排出途径各不相同。有些病原体的排出途径是单一的,如志贺菌通过粪便排出;有些病原体有多种排出途径,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既可通过粪便排出,又可通过飞沫排出,该种传染病可以有多种传播途径;有些病原体则存在于血液中,经虫媒叮咬或输血传播(如疟原虫)。

空气飞沫传播

当这类感染患者大声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从鼻咽部可以排出大量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和飞沫,悬浮于空气中,易感者吸入时获得感染,如麻疹、白喉、流感和结核病等。

水和食物传播

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水源或食具,易感者在进食或饮水时获得感染,如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霍乱等。

接触传播

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方式。如皮肤炭疽和疥螨等均为直接接触获得感染;钩体病和血吸虫病可以因为接触含有病原体的水而传染,也是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是指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传播,在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比较多见,

虫媒传播

有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种方式。病原体通过苍蝇等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叮咬等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为生物传播。蚊、鼠蚤、白蛉、硬蜱和恙虫等昆虫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蚤传鼠疫、蜱传莱姆病、恙虫传恙虫病等。疾病的流行区域和流行季节多与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和季节分布相一致。有些病例也与感染者的职业及所在地区相关。

医源性传播

指医疗或预防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所造成的某些疾病的传播。一类是指易感者在接受治疗、预防或检验措施时,由于所用器械被污染或消毒不严而造成的传播,另一类是生物、血液制品被污染或器官移植所引起的疾病传播,如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疟疾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