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一种表现为肺部变应性炎症反应的综合征。又称肺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本病一般认为是寄生于其他动物的丝虫偶尔感染人体时产生的过敏反应,因人体的免疫机制消灭微丝蚴释放出致敏物质所致。此过程主要发生于肺部,故本病实为潜隐性丝虫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常迁延数月或数年不愈。

临床表现

主要为疲乏、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及低热、咳嗽等。初为干咳,以后有少量白色黏痰,偶带血丝,咳嗽多于晚间加重,常伴有哮喘发作。肺部可闻干啰音,偶有湿啰音。部分病例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及肝脏肿大,在儿童中尤为明显。偶有脾脏肿大。

诊断

末梢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血沉增快。约半数病例的血清瓦瑟曼氏反应(若患者血清中有抗体存在,则加入抗原后,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结合,再加入溶血介体和红细胞也不会出现溶血)出现暂时性阳性,血清丝虫补体结合试验常呈阳性。肺部X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强,有时可见粟粒状阴影及肺门阴影增宽。诊断时需与过敏性肺炎或勒夫勒氏综合征鉴别。

治疗

砷剂或海群生治疗有特效,大剂量左旋咪唑也有效。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