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巨吻棘头虫病

猪巨吻棘头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病原学

猪巨吻棘头虫成虫乳白色,长圆柱状,背腹略扁平,体表有环状横皱纹,前部较粗,有可伸缩的类球形的吻突,其上具有30余个小钩,排成5~6行,用以牢固地附着在肠黏膜上,故得名。雌虫较大,可长达半米以上,雄虫常不足10厘米。成虫无口腔和消化道,靠其体壁表皮层的微孔吸收寄主小肠内的营养物。雌虫生殖器官特殊,随着虫体的发育成长,卵巢分解成许多游离的卵巢球,其内的卵细胞逐渐发育成熟。体内受精,受精卵成熟后经虫体后部的子宫钟进入子宫、阴道,从生殖孔排出体外。

成虫主要寄生在家猪小肠内,偶寄生于野猪、猫、狗及人的小肠内。雌虫产出含有棘头蚴的虫卵,虫卵随寄主粪便排出,在土壤中可存活数月或数年。虫卵被甲虫幼虫吞食后,棘头蚴在其肠内孵出,并借小钩的活动穿过肠壁进入甲虫血腔,经3~5个月或1年,发育为棘头体,随后吻突缩入体内形成囊状,如芝麻粒大的感染性棘头体。当人或猪等食入含感染性棘头体的甲虫后,感染性棘头体在肠内约经1~3个月发育为成虫,并引起症状。

临床表现

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瘦、贫血等症状;腹部压痛处可触及圆形或卵圆形包块。重者可引起肠穿孔、肠粘连、肠梗阻、腹膜炎等。

诊断

因人不是猪巨吻棘头虫的适宜终寄主,该虫在人体内一般不能发育为具有生殖力的成虫,患者粪便中极少见到虫卵。主要依据甲虫食用史和临床表现诊断。

治疗

早期用丙硫咪唑、甲苯达唑等药物治疗,有并发症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措施为禁食甲虫,特别要重视对儿童的教育。要完善猪的饲养管理,猪的粪便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