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五日热巴尔通体引起、经体虱传播感染人体的急性传染病。又称五日热、华伦热。本病在战争及虱子易于滋生的条件下可发生流行。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和德国军队中曾发生流行,当时士兵在战壕内生活、战斗数月后发病,本病因此得名“战壕热”。1949年美国医师穆瑟等证实立克次氏体是本病病原,并从患者的体虱中分离出立克次氏体。中国尚无本病的报告。
病原学
五日热巴尔通体呈短杆状,长度为1.0~1.6微米,宽度为0.2~0.5微米,可通过滤菌器。革兰氏染色阴性,吉姆萨染色呈红色。病原体能在马血琼脂培养基中生长及分离。患者是传染源。患者血液中持久带有病原体,病后3个月仍能在血中分离出立克次氏体,个别病例在病后433天,血中仍有病原体。虱吸患者血后可以感染但并不致病。立克次氏体随虱粪排出体外,经抓痕侵入人体。含有病原体的干燥虱粪污染灰尘后,病原体又随飞尘经呼吸道或眼结膜传入人体。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患病后可产生免疫力,但仍可复发或再次感染。冬、春季发病较多。
临床表现
战壕热病潜伏期为12~35天。起病急骤,表现畏寒、发热,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呈回归热和持续发热型,发热2~3天或2~3周不等,间隔3~8天无热期后发热可反复发作多次。伴有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尤以腰部、下肢肌肉及腓肠肌疼痛为甚。压迫眼球或眼球转动时疼痛,亦可出现胫骨剧痛,脾脏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充血性斑丘疹,多分布于胸、腹部皮肤或四肢。
诊断
根据当地有该病流行和体虱寄生及典型临床症状,确诊须依靠酶联免疫法、免疫荧光和补体结合试验,或将患者血液接种于马血琼脂培养基分离病原体,也可用PCR法检测特异性DNA。
治疗
治疗用四环素有良好的疗效。也可用氯霉素、红霉素和多西环素治疗。预防应采用隔离患者、灭虱和注意个人卫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