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奇昆古尼亚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发热性多关节痛和关节炎。
临床表现
发热通常持续3~5日(范围1~10日),多为高热(>39℃)。多发性关节痛在发热后2~5日开始,通常累及多个关节,双侧对称。受累关节包括手(50%~76%),腕关节(29%~81%)和收缩关节(41%~68%)。在34%~52%的病例发现有中轴骨受累。
40%~75%的患者有皮肤斑疹或斑丘疹,皮疹常常从四肢和躯干开始,可累及面部,呈斑片状或弥漫性。非典型皮肤表现包括大疱性皮损(最常见于儿童)和色素沉着过度。外耳发红可能提示软骨炎。出血性表现不常见。
诊断
在患者症状出现后1~7日,应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奇昆古尼亚病毒RNA,阳性结果则可确诊奇昆古尼亚病毒感染;若结果阴性,应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奇昆古尼亚病毒抗体,阳性结果可确诊奇昆古尼亚病毒感染。
治疗
尚无针对奇昆古尼亚病毒急性感染的抗病毒药物。疾病急性期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如休息和补液,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急性疼痛和发热。
对于持续性或复发性疾病,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的患者需要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治疗,如氨甲喋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