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由蚊传播的以脑实质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病原体
乙型脑炎病毒属虫媒病毒乙组,属于黄热病毒科,为一球形RNA病毒,可在多种动物(小白鼠、金黄地鼠、猴、马等)和多种细胞培养(肾细胞、蚊细胞)中传代。病毒在外界抵抗力弱,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临床表现
乙型脑炎病毒的潜伏期为5~15日,最长可达21日。轻型病例的症状:低热、头痛和疲倦,持续几日后自愈。普通型病例的症状: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型或极重型病例的症状:高热、频繁惊厥、深度昏迷,可出现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夏秋季发病;患者居住在疫区或近期到访过疫区。同时,有上述临床表现者,都可怀疑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为进一步诊断,可进行化验。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均轻度增高;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加(早期多核细胞较多,以后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加,糖及氯化物含量正常。但确诊须靠血清学检查乙脑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此病应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和脑膜炎以及中毒型痢疾、脑型疟疾、中暑等相鉴别。
治疗
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对脑水肿患者治疗时应注意液体勿过量,并用高渗性脱水剂治疗。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也可采用药物降温及亚冬眠疗法。惊厥病人应采用镇静止惊药物。呼吸衰竭病人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和应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可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预防
应采取以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