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经被某些药物或化学制剂损伤后引起的眩晕和平衡失调等症状。引起前庭毒性的药物主要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卡那霉素常见)、铂类化疗药(如顺铂)、降压药、镇静剂、雌激素制剂、袢利尿剂、抗生素和抗疟药等。
沿革
1944年第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链霉素被发现后不久,其前庭毒性作用被报道并提出,肺结核同时伴有梅尼埃病的患者,结核治愈后出现听力下降,同时眩晕也消失。此后越来越多的药物或化学物质被发现具有耳毒性。耳毒性分为耳蜗毒性和前庭毒性,由于临床上判断是否出现耳蜗毒性只需根据听力测试结果,因此,与耳蜗毒性相比,前庭毒性更不易察觉。随着前庭功能检查逐渐成熟,前庭毒性这一概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前庭外周性眩晕症状。用药后出现自发性眩晕,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可伴有眼震、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双侧前庭器官同时受损,眩晕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振动幻视及平衡不稳,夜间更明显。多数患者可同时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耳蜗毒性症状。
诊断
判断患者是否受到前庭毒性损伤,可根据患者用药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前庭功能检查及听力学检查,并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等辅助检查排除中枢性眩晕疾病。
治疗
在运用前庭毒性药物时,临床医生需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婴幼儿和孕妇应禁用或慎用前庭毒性药物。肾功能不好的患者需长期用药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前庭毒性药物。前庭毒性作用的用药过程中发现前庭毒性症状,应立即更改用药方案。若出现前庭毒性症状,急性眩晕发作时可使用镇静剂、抗眩晕药、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部分患者症状因前庭代偿可自行缓解,长期前庭症状未缓解的患者可通过前庭康复治疗帮助前庭功能恢复。临床上,利用前庭毒性药物的前庭毒性作用也可治疗疾病。庆大霉素的前庭毒性作用可治疗梅尼埃病、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等难治性眩晕疾病。小剂量庆大霉素耳内局部给药后通过圆窗和前庭窗进入内耳,损伤内耳前庭毛细胞,使前庭对外周刺激敏感度降低,进而控制眩晕发作。这种化学迷路切除术的眩晕控制率在80.7%~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