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障碍

在言语形成的过程中,因为口、鼻、咽喉等共鸣器官的运动异常,导致共鸣腔体积和言语聚焦点异常,影响共鸣效果的疾病。声道中参与共鸣的结构有咽腔、喉腔、口腔、胸腔,其中咽腔、口腔的形状可以调节,称为可调共鸣腔,是歌唱训练的主要部位。鼻腔和鼻窦等作为声道共振的补充,为不可调共鸣腔。

病因

鼻腔、鼻咽腔以及鼻窦等均为发声的共鸣腔,参与发声的共鸣作用。正常发声中带有“n”或“ng”等声,气流或声波通过鼻腔主要运用鼻腔共鸣作用而带有鼻音,属于正常现象。病理性鼻音可分为闭塞性鼻音和开放性鼻音。感冒、慢性肥厚性鼻炎、鼻腔或鼻咽腔肿瘤等阻塞鼻呼吸道时,所发声不能进入鼻腔,使鼻腔、鼻窦起不到共鸣作用,致使出现闭塞性鼻音。与闭塞性鼻音项对应的是开放性鼻音。患腭裂、腭咽闭合不全、软腭瘫痪或软腭瘢痕挛缩者,发音时软腭不能关闭鼻腔,“n”“ng”声及其他声均进入鼻腔,发生不正常的鼻腔共鸣,形成开放性鼻音。

临床表现

主要有:
①口腔共鸣异常,音位靠前或靠后(说话含糊不清,声音像是含在喉部)。常见原因:下颌活动功能障碍(亢进、低下)、舌体活动障碍(舌位靠前、靠后、靠下)、唇的运动障碍、器质性障碍等。常见的扁桃体周围脓肿,因影响软腭的运动,在发音时出现口中含物的声音;急性会厌炎会厌肿胀,在发音时亦出现口中含物的声音。
②鼻腔共鸣异常,鼻音功能亢进、鼻音功能低下(鼻音过重或鼻音减少)。前者系喉音不能有效地进入鼻腔影响功能,常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多发性鼻息肉、后鼻孔息肉、肥厚性鼻炎、小儿腺样体肥大、软腭与咽后粘连等,使鼻腔闭塞,失去共鸣作用。鼻腔和鼻窦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等,因肿物占据共鸣腔或鼻腔闭塞,丧失共鸣作用。后者则为喉音进入与口腔开放的鼻腔使共鸣减弱,见于腭裂、腭麻痹、腭关闭不全。
③共鸣音质异常(如声音单薄、共鸣少)。

诊断

口腔共鸣异常的主观评估:韵母音位聚焦的听觉感知评估、声母音位聚焦的听觉感知评估、声韵组合聚焦的听觉感知评估、会话时聚焦的听觉感知评估。客观测量,共振峰测量,线性预测谱是测量共振峰的常用方法。通过测量/a、i、u/三个核心韵母的共振峰频率,可以定量分析言语的聚焦问题。鼻腔共鸣异常的客观测量:鼻流量。是鼻腔声压级和输出声压级(口腔声压级和鼻腔声压级之和)的比值。

治疗

目标就是通过各种训练方法,使得个体的各项共鸣指标接近或达到其同性别、同年龄段水平。其治疗包括:共鸣放松训练(下颌、唇、舌、软腭)、针对性音位治疗、视听反馈训练法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