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

抢救呼吸心跳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紧急救治措施。成功的心肺脑复苏,不仅要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还要恢复脑功能。完整的复苏过程包括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复苏后治疗三部分。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是向心、脑等重要脏器供氧,继而应用特殊药物和特殊技术、设备恢复并保持自主呼吸及心跳;复苏后治疗是脑保护、脑复苏及其他复苏后相关疾病的防治及康复。

基础生命支持

又称初期复苏或现场抢救,是指在心脏骤停发生后就地进行的抢救,基本目的是尽可能在短时间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为心脑提供最低限度的血流和供氧,是复苏的关键。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在心脏骤停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8分钟内进行心脏除颤,则存活率可达40%。心脏骤停8分钟内是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关键时期,未经抢救者存活率3%。基础生命支持的程序包括心跳、呼吸停止的判定和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s; EMSs),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和尽早电除颤。CPR的三个步骤已由ABC调整为CAB:心脏按压(Compressions; C)、开放气道(Airway; A)及人工通气(Breathing; B),可由一人或两人进行。特殊情况下亦可在水中(溺水)或高处(触电)进行。

判定心脏、呼吸骤停
为了避免在判断心脏骤停的过程中花费过多时间,美国心脏学会(AHA)复苏指南不断地简化判断步骤。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一旦发现有人晕倒,判断环境安全后,立即拍打其肩部并呼叫,如无反应(无回答、无活动),同时没有呼吸(如仅有不正常的喘息则按呼吸停止来处理)则按心脏骤停处理,第一时间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呼叫急救中心,启动EMSs,以获得专业人员的救助和得到电除颤器。对于专业救援人员来说,可同时检查有无呼吸和大动脉(颈动脉)搏动,但如果在10秒内还不能判断是否有脉搏,也应该立即开始CPR。如果有2人或2人以上在急救现场,一人立即开始心脏按压,一人打电话启动EMSs。

心脏按压
目的是建立血液循环,为心脑等重要器官提供最低限度的血流和供氧。是抢救心脏骤停的首要措施。BLS时经胸心脏按压,即胸外按压。心脏骤停一旦确定,立即就地施行,原已仰卧于地上者不必搬至床上。操作时,在患者身旁,以一手掌根部置于胸骨正中,另一手重叠于前一手的手背上,两肘伸直,自背肩部直至前臂垂直加压,以冲击力量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下端使之下降5~6厘米,每分钟按压100~120 次,每次按压后立即放松,使胸廓回弹,心脏再舒张,但手不要离开胸部。为使舒张期得到足够的心室充盈,放松时间最好为按压时间的两倍。若按压有效,可扪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甚至可测出80毫米或60毫米汞柱的压力,患者面色、口唇转红,扩大的瞳孔缩小甚至出现自主呼吸。

开放气道
口内有呕吐物或异物应予清除。开放气道常用手法有以下几种:
①仰头抬颏手法。解除舌后坠效果最佳。施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第2、第3指置于患者颏部的下颌骨上,将颏上抬。应避免压迫颏下软组织。抬高程度以患者唇齿未完全闭合为限。
②托颌手法。施救者位于患者头的前方,双肘置于与患者同一水平处。将双手的第2、第3及第4指放在患者下颌角后方,向前抬起下颌,同时用双拇指推开患者口唇,用手掌根部及腕部使头后仰。对疑有颈部外伤者,常仅采用本手法而不配合使头后仰或其他手法,以免进一步损伤脊髓。有条件时可通过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管或气管内插管等方法,以维持呼吸道通畅。

实施人工通气
自然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心脏和大脑,需要不间断的氧供应。特别是大脑皮质,若中断氧供应4~6分钟,神经细胞就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可用徒手或机械装置将空气有节律地压入肺脏,并利用胸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用以代替自主呼吸运动。基础生命支持时主要是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使患者仰卧平地或硬板上,一手掌按前额,将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颏骨下,上抬下颏部,使头颅后仰,使舌根与后咽壁分离,遮盖气管开口的会厌软骨翘起,上呼吸道得以畅通。口对口吹气时,用按于前额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鼻翼;口对鼻吹气时,则可将上抬下颏手掌代替中、食指,以拇指、食指封闭口唇,抢救者做深吸气后,俯身以口唇包围患者口(鼻)部,用力缓慢呼气,将气压入肺脏。吹气时应见到胸廓扩张。每次吹气时间大于1秒,气量500~600毫升为宜。每次吹气后,移开口唇,让患者肺内气体随胸廓回缩排尽。再重复吹气,每分钟10次左右,吹气务求用深吸气的前部分呼气,以保证最高含氧浓度。吹气与心脏按压的比例为30∶2。

尽早电除颤
心室纤颤约占全部心脏骤停的2/3,除颤的早晚是患者能否存活的关键,每延迟1分钟电击除颤,除颤成功率下降7%~10%。除颤器有显著标识的1、2、3按钮,分别代表按顺序选择能量、充电和放电。成人胸外电除颤的首次能量为双相波200焦(或制造商建议的能量120~200焦),单相波360焦。若未成功,可再次除颤。儿童首次除颤的能量一般为2焦/千克,再次除颤至少为4焦/千克,最大不超过10焦/千克。除颤器两个电极板的标准位置是:一个电极在胸骨右侧锁骨下方,另一个位于乳头左侧心尖部。电极板应涂抹导电糊或垫以盐水纱布,每个除颤手柄紧压皮肤不留空隙。

单一的心前区捶击也可使室颤转复。捶击方法为手握拳自20~30厘米高处用手掌小鱼际处向胸骨中下部迅速有力地进行捶击。

高级生命支持

又称后期复苏,是基本生命支持的延续。运用高质量的复苏技术和复苏设备,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与血液循环,进行心电监护,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使用药物等多种措施治疗和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疾病。

呼吸管理
纠正缺氧是复苏中的重要环节。开放气道和保障通气仍是重要任务。常用辅助设备开通气道给氧的有面罩、S型口咽通气管、气管内插管和喉罩等方法。心肺功能尚不稳定时给予100%纯氧吸入;已有自主呼吸可予40%氧吸入。

简易呼吸囊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方法虽然有效,但局限于现场短时间抢救。简易呼吸囊等人工呼吸器械,既方便又卫生,且可供较长时间的人工呼吸使用。它是由面罩、通气瓣阀、呼吸囊及通气道四部分组成。面罩与面颊接触边缘有充气垫,柔软且能保证密闭性,防止漏气,通气口四周的倒钩可借头带将面罩固定于面部,紧密扣罩口、鼻,通气瓣阀以透明有机玻璃为外壳,两端各有出入气管道开口。入气口与弹性球囊相接,出气口则与面罩相连。出气管底座外壳上有小气孔排成一圈,供呼出气排出。阀体内有硅胶活瓣,称鱼嘴瓣,瓣座为内凹薄膜片,可被推前推后,并弹性复位。气囊被挤,气流冲向鱼嘴瓣,底座被推向前,堵塞呼气小孔,气流即经鱼嘴瓣、面罩而进入口鼻和肺脏;当气囊加压中止,鱼嘴瓣座即复位,呼气小孔开放,肺内气借胸肺弹性回缩自行排出。弹性球囊容积约1升,后端进气口有单项阀和进氧管,挤压气囊时,单向阀关闭,气流向前,通过鱼嘴阀进入肺脏,中止加压,随气囊弹性复位,球囊内压力低于大气压,一方面帮助鱼嘴瓣底座片复位,使肺脏气排出,另一方面外界空气通过囊后端单向阀进入球囊,还可补充氧以提高人工呼吸的氧气供应浓度。

通气管
一种具有特殊形状和弯度的中空管,插入口腔,其外端裙部位于口唇内门齿外,管壁一侧与舌面紧贴,内端进入后咽腔,通过管腔道使口咽腔保持通畅,气囊加压,气流很容易进入气管和肺。另有一种设计将通气管与面罩连成一体,在安放面罩的同时,通气管即进入口咽腔,使用更方便。

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
即人工呼吸机。气管内插管是最有效、可靠的开放气道的方法。可与任何种类的人工通气装置相接进行人工通气,亦便于消除呼吸道分泌物及防止误吸,在医院中使用。

药物治疗及给药途径
避免心脏直接穿刺给药,以防发生气胸、心包填塞及误入心肌等并发症,首选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
①心室纤颤的治疗原则。心室纤颤自行转复者极少,除颤是决定性的治疗。此外,尚需配合药物,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溴苄胺和异搏停等,其中不可除颤心律患者尽早使用肾上腺素。
②室性心动过速。无脉搏者按心室纤颤处理;有脉搏且血流动力学稳定者静脉推注利多卡因。
③窦性心动过缓。可用阿托品治疗,也可经气管途径给药。阿托品治疗无效者可用异丙肾上腺素等。
④用于增加心输出量和升血压的药物。常用的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钙剂、碳酸氢钠等。

心脏按压
除了胸外按压外,若在开胸手术时发生心脏骤停,可以直接按压心脏,效果较好,但条件和技术要求较高。

此外,若心肺复苏10分钟后仍无法恢复自主心跳,条件许可时可使用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复苏后治疗

它是自主循环恢复后的进一步治疗措施,重点在于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缺氧性脑损伤。

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自主呼吸未恢复者,应使用呼吸机治疗。

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复苏后治疗是所有复苏措施能奏效的先决条件。应维持血压在正常或稍高于正常水平。

防治肾衰竭
维持循环稳定,保证肾脏的灌注压。纠正酸中毒,避免应用损害肾功能的药物,使用肾血管扩张药物(如奈西立肽)等。

脑复苏
脱水、降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急性脑水肿的方法。脱水治疗以渗透性利尿为主(应用甘露醇等),快速利尿药(如呋塞米)为辅。低温可使脑细胞的需氧量降低,起到脑保护作用,维持温度32~36℃至少24小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神经系统组织水肿的预防作用较明显,故激素的应用宜尽早开始,一般使用3~4日即可停药,以免发生并发症。

康复
2020年,AHA发表的复苏指南把康复加入生存链中。心脏骤停幸存者的康复,从住院治疗期间就开始,一直持续到机体功能和心理的恢复和稳定,是分阶段的过程,并可能延续至更长的时间。各个阶段的康复工作均需患者、家庭、院内医务工作者、院外护理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