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胸部与上腹部受到暴力挤压时,患者声门紧闭,胸内压骤然剧增,右心房血液经无静脉瓣的上腔静脉系统逆流,造成末梢静脉及毛细血管过度充盈扩张并破裂出血。钝性暴力作用于胸部、上腹部所致的上半身广泛皮肤、黏膜的末梢毛细血管淤血及出血性损伤,常合并胸部、中枢神经系统、眼部以及肝脏、脾脏的损伤,在车祸、战争、恐怖袭击、工厂事故、故意伤害、自然灾害、房屋倒塌等情况下较多见。
病因
创伤性窒息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胸部或上腹部遭到暴力前后挤压,或遭受骤间钝性撞击等。当伤者胸部受到严重挤压,瞬间反射性深吸气并屏住呼吸、紧闭声门,增加胸腹部肌肉张力,胸内压力突然急骤增高,致右心血液逆行回流,而上腔静脉系统缺乏静脉瓣,故造成末梢静脉和毛细血管过度充盈、破裂、出血。颅内静脉有大量出血或脑震荡、脑缺氧、颈部和眼球受挤压会致昏厥、昏迷、抽搐、脑水肿甚至死亡。视网膜或视神经附近出血会影响视力。鼓膜破裂可有外耳道出血和听力障碍。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体表瘀点或瘀斑、出血及血肿和意识障碍,常伴有骨折及呼吸困难。体表瘀点或瘀斑主要表现在面部、颈部、上胸部以及上肢皮下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有的汇聚成蓝紫色的瘀斑。唇、舌、口腔和咽部黏膜有瘀斑甚至出血。严重时皮肤和眼结膜呈紫红色并伴有浮肿,又称为“外伤性发绀”或“挤压伤发绀综合征”;出血及血肿主要表现在外耳道、鼻腔出血、鼓膜穿孔、球结膜下出血,有时形成血肿。眶内淤血和水肿会使眼球外突,视网膜、玻璃体或视神经出血会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失明。
单纯创伤性窒息患者伤后常有短时间意识障碍,患者出现头昏、头痛、乏力,少数会有耳鸣、听力减退或视力下降。检查可发现胸部以上皮肤和皮下有不同程度瘀斑,呈紫红色,压之可有暂时褪色。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结膜充血、出血或瘀斑,特别是球结膜下出血、肿胀为其特征。此类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多无阳性发现。
诊断
创伤性窒息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并不困难。同时可以辅助影像学检查,目的在于排除合并的胸腹腔内脏器和颅脑损伤。
病史询问。患者存在严重的外伤史,如踩踏、挤压、跌撞、高速车祸、迅猛钝器伤及高空坠落等。
体格检查。通过视诊及触诊,明确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头、面、颈及上肢等处有无紫红色瘀斑;眼球有无视网膜出血及眼球外凸等表现。
辅助检查。血液检查可协助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存在感染。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提示肝功能损伤;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提示出血风险;白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继发性感染可能。
影像学检查。X线有助于判断有无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等;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有助于判断肋骨骨折、胸骨骨折、气胸、血胸、颅脑水肿、脑出血、腹腔脏器损伤等情况。磁共振有助于判断颅脑水肿、脑出血及其分布情况。
治疗
单纯创伤性窒息,症状多可自行缓解,因此不需特殊处理。原则是严密观察、对症治疗,如半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予以镇静止痛、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等治疗措施。一般应限制静脉输液量和速度。不必对皮肤黏膜的出血点或瘀血斑特殊处理,2~3周可自行吸收消退。颅内大静脉出血且量多,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可予降低颅内压处理必要时给氧、补液。合并其他胸部伤或脊柱损伤时应进行相应处理,如骨折固定、胸腔闭式引流术等治疗,如果存在急腹症,需要紧急剖腹探查。
转归预后
创伤性窒息外观惊人,但是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实际伤情一般并不严重,而且预后较好。但如果合并胸腔、颅脑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严重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