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慢性损伤

由于积累性损伤和/或代谢、内分泌等因素导致的慢性损伤。骨的慢性损伤包括骨性增生和肥大、骨赘形成、骨坏死以及疲劳性骨折等。退行性改变、局部血液供应障碍、长期牵拉附着点、骨骼结构纤细所造成的应力部位集中是引起这些慢性损伤的主要原因。

病因复杂,不可一概而论。病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局部各组织长期、反复活动,使骨组织结构无法得到有效的恢复。
②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骨组织损伤;
③学习、工作或特殊职业性质,长期、反复重复特定姿势,超过人体活动代偿能力。
④技术不熟、注意力未充分集中、姿势不良等原因,造成局部应力异常。
⑤人体生理结构异常,导致应力不均匀分布。
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恢复,致使急性损伤转为慢性损伤。

大多无明确外伤史,表现为长期慢性局部疼痛,损伤局部常无明显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一般近期曾发生与损伤部位相关的异常活动史,而且部分患者既往有可致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工作习惯、不良姿势或职业史。

治疗原则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去除病因,避免反复发作。
①治疗的关键在于减少损伤性因素,增加保护性因素,包括尽量避免导致伤病的不良姿势、适当增加肌肉锻炼、维持关节在非负重条件下活动等以分散应力。
②积极进行系统的物理治疗,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粘连,进而改善损伤症状。
③正确合理地应用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骨慢性损伤的常用药物,可有效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④必要情况下,合理、适量地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减轻组织粘连。需注意避免反复多次使用,否则局部过量应用会导致退行性加重。
⑤对于上述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适时行手术治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