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疽病首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明代《外科理例》描述其症状为肿硬木闷,虽破而不溃,肿亦不消。清代《外科证治全书》《医宗金鉴》《外科大成》均指出乳疽皮色不异,木硬微痛,月余成脓,有别于乳痈。
因乳疽病变较深、红热不易透表,脓成后的波动感亦难显现,故患部皮色不变,成脓较慢。本病的预后与乳痈相仿,但由于乳疽病位较深,常内窜生变,故出现全身性感染的可能性比乳痈为多。类似于现代医学的乳房后位脓肿。
本病主要由脏腑蕴毒,或外感风寒湿热之毒,以致毒邪凝聚、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而成。初起乳房结块、质地韧硬、皮色不变,化脓时肿块渐渐增大、疼痛加剧、皮色微红、按之应指,约1个月脓熟,溃后流出黄色脓液、先稠后薄、溃孔较深。如为哺乳期患者,容易损伤乳络,形成乳漏,迁延难愈。
内治法:初起可内服瓜蒌牛蒡汤合逍遥散加减,以疏肝理气、清热消坚为治则。溃后气血两虚,方用八珍汤加减,以气血双补为治则。
外治法:初起外敷冲和膏掺红灵丹,脓成宜切开引流,注意切口不宜太小。溃后选八二丹药线引流,药线宜长,直达深部脓灶,并注意抬高患处乳房,垫棉加压,使深部脓灶不致积脓成患。待脓净,改用生肌散、白玉膏收口。愈合后仍须继续抬高患处乳房,垫棉加压,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