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酸

酸水由胃中上逆泛吐而出的病证。本病与吞酸均由“酸”之为病,酸不下咽而吐出者,为吐酸,酸上逆随即咽下者为吞酸。

吐酸常与胃痛兼见,也可单独出现。多因肝火内郁,胃气不和而发;或因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所致。治疗吐酸的主要原则为和胃制酸。预后一般良好。

关于吐酸的病因描述首见于《内经内经》,认为吐酸的病因主要为热。隋代《诸病源候论》认为是寒,后世也有各执寒热一说者。直至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认为本证有寒、热之分,不可偏废。

吐酸主要因肝气郁结,胃气不和而发,但又有偏寒、偏热的不同。属于热者,多由肝郁化热,横逆犯胃所致;属于寒者,可因寒邪犯胃,或素体脾胃虚寒而成。饮食停滞而泛酸嗳气,则因食伤脾胃之故。

吐酸的辨证,临床上主要在于辨别寒热。热证以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厚为特征;寒证以饮食喜热,舌质淡为特征。证型分类:
①热证吐酸。症见吐酸时作,嗳腐臭气,胃中饱闷,大便臭秽,口干口苦,咽干口渴,或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治宜泄肝和胃、苦降制酸,常以左金丸加煅瓦楞子、螺蛳壳等。
②寒证吐酸。症见吐酸时作时止,胸部及中上腹胀闷,嗳气,神疲乏力,喜食热饮,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宜温中散寒、和胃制酸,常以香砂六君子汤加乌贼骨。

吐酸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摄,避免粗硬酸辣食物及醇酒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