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皮肤上有黄色或棕色的斑块、丘疹、结节等,可累及内脏器官,常伴有血脂质和其他系统异常为特征的脂质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尚未见到与此病相类似的描述。根据近代中医文献报道,对此病的治疗,多注重以局部治疗为主。如伴有其他部位的黄瘤或高脂血症,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取内外并治的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用中医中药治疗,可收到较好的疗效。本病较为少见,多有家族史。
临床表现
本病的皮损表现为黄色或棕色的丘疹、结节或斑片。临床上根据发病部位和皮损形态特点可分为结节性黄瘤、腱黄瘤、扁平黄瘤、睑黄瘤、发疹性黄瘤等类型。根据发病特点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黄瘤又可分为家族性和非家族性。家族性黄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脂代谢障碍及系统表现;继发性由其他引起血脂代谢障碍和血脂增高的疾病所致,如糖尿病、骨髓病和淋巴瘤等。
病因病机
本病多为痰、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或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厚味、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痰湿内生,郁阻肌肤;或外感湿热熏蒸肝胆,致肝经湿热,蕴结肌肤;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致阴虚血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
本病辨证需分清虚实,实者多为湿热蕴肤,病位在脾;虚者多为肝血不足,病位在肝。黄瘤的治疗以辨证为先,湿热蕴肤证以清利湿热、扶脾益胃为主;肝血不足证以养血柔肝、甘寒通络为主。
证型分类
湿热蕴肤证:症见皮疹泛发,尤以膝、肘和腘窝处多见,其形态或如线状,或如结节,色泽淡黄至橘黄不等,伴见肥胖或臃肿、气短乏力、食欲欠佳、肢疲倦怠或者嗜睡、腹胀或便秘等,舌质淡红、苔薄黄微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扶脾益胃,方用茵陈虎杖汤加减。
肝血不足证:病程迁延数年,皮疹或局部或泛发,色泽褐黄或橘黄,肤色晦暗或粗糙,夜寐欠安或多梦,或肌肉关节麻木等,舌质暗红、苔少或无苔,脉虚细。治宜养血柔肝、甘寒通络,方用四物五藤汤加减。
外治法
黄柏霜外搽,每日2~3次;个别较大的黄瘤影响正常功能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预防与调摄
注意调理饮食,低糖、低脂、高蛋白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