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皱褶部位皮肤色素沉着、粗糙、增厚及有绒状、乳头状或疣状增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少见的角化性皮肤病。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尚未见到与本病相对应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把本病归属于肌肤甲错类皮肤病。近代医家用中医中药治疗,收到一定的疗效。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临床上一般将本病分为良性型和恶性型。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黑棘皮病。
临床表现
本病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型。良性又可分为遗传性、内分泌性和特发性,恶性在临床上多中年以后发病,伴有内脏恶性肿瘤。本病恶性和良性的基本损害是相同的。
本病好发于皮肤柔软的部位,最常见的是颈部、腋窝、乳房、腹股沟、脐、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肘窝、腘窝等皮肤皱褶部位,发病时先是皮肤色素沉着,呈灰棕色或黑色,干燥、表面粗糙、逐渐增厚,可见细小的乳头瘤样丘疹,如绒毛状、触之柔软。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损害可呈疣状或伴大的疣状赘生物形成,皮肤纹理增深增宽,皮损严重,有时也可发生在面部、肘、膝和指趾节背侧,少数患者皮损几乎可累及全身,并可有掌、跖皮肤增厚,指、趾甲板损害等。本病病程缓慢,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瘙痒感。恶性型患者伴有内脏的恶性肿瘤,皮损广泛而严重,色素沉着更明显,常有全身症状或发展为恶病质。
病因病机
黑皮主要是因脾胃失调,肝肾不足,气血失和,肌肤失养所致。或因寒湿凝聚,脾胃受阻,运化失司;或因情志不畅,气郁痰湿凝结;或因素体虚弱,肝肾不足,气虚血燥,气血不养肌肤,致肌肤甲错,发为本病。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
本病辨证需分清虚实,实者多为瘀滞不通,包括寒湿凝滞、气滞血瘀证;虚者多为肝肾亏虚证。
本病治疗,首先针对病因治疗,其次对症处理。恶性型必须积极治疗内脏的恶性肿瘤,良性者也应同时治疗原发性疾病。治法的选择上,寒湿凝滞者以温化寒湿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气滞血瘀者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肝肾亏虚者以滋肾养肝为主,兼以活血化瘀。
证型分类
寒湿凝滞证:症见患处皮肤颜色加深,或呈棕褐色,表面粗糙、增厚,或散在乳头瘤样丘疹,如绒毛状,畏寒肢冷,纳食差,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迟。治宜温化寒湿、活血化瘀,方用阳和汤加减。
气滞血瘀证:症见患处皮肤呈棕褐色或黑褐色,皮损增厚、干燥,或有疣状突起,触之柔软,皮肤麻木,舌质紫暗、有瘀点,脉细涩。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肝肾亏虚证:症见皮肤呈灰褐色或黑色,损害广泛而严重,或有较大的疣状赘生物形成,指、趾甲脆裂,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暗红、光亮无苔,脉细、或细数。治宜滋肾养肝、益气活血,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外治法
皮损广泛,损害以色素沉着、干燥、粗糙为主者,可选用中草药煎水外洗;皮损局限,损害以乳头瘤样或疣状增生为主者,可选用紫色消肿膏及稀释拔毒膏外敷,每日1次。
预防与调护
加强营养,多食含维生素A、E的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接触致敏药物。加强皮肤护理,局部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外用药物,防止继发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