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肿刮除术

沿囊肿与邻近骨壁之间剥离、完整去除病变的操作,必要时还要去除囊肿周围的少量骨质。治疗颌骨囊肿最常用的术式。

适应证

X线片显示去除囊肿病变后仍有足够骨组织支持时,均可采用刮除术治疗。对于合并急性炎症者,一般在控制炎症后三个月左右手术。

步骤

视囊肿大小与部位选择局麻或全麻。颌骨囊肿刮除术中,切口的选择以充分显露术野,便于手术彻底清除病变为原则。有口内入路的黏膜切口和口外入路的颌下切口两种选择。

口内入路的黏膜切口

1.切口

黏膜切口包括黏膜弧形切口和龈沟内切口。
①弧形切口位于唇颊侧牙龈黏膜,底部朝向前庭沟,主要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患区牙齿可以保留的颌骨前部根尖囊肿。弧形切口中点距龈缘0.5厘米以上。
②龈沟内切口是沿囊肿附近的龈沟切开,在颌骨前部的多选择梯形切口,在颌骨后部的多选择角形切口。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大的颌骨囊肿。

不管选择哪种切口,都应注意切口设计在囊肿以外的正常骨质处。应距囊肿边缘0.5厘米以上,以保证缝合后切口深面有骨壁支持,有助于术后伤口一期愈合。黏骨膜瓣的蒂应设计在口腔前庭黏膜移行皱襞处,黏骨膜的基底部比游离缘更宽,保证充分的血供。

2.翻瓣

用骨膜剥离器,自骨面上、骨膜下翻黏骨膜。应避免骨膜上翻瓣,出血多。如果囊肿表面无骨质覆盖,囊肿与黏骨膜瓣粘连,应用手术刀进行仔细锐剥离,防止囊壁残留,术后复发。

3.开窗

如果囊肿表面骨质较厚,可用骨凿或电钻开小窗,再用咬骨钳扩大开口。如果囊肿骨壁很薄,可直接用咬骨钳去除表面骨壁。去骨范围以能够显露囊肿,便于刮除为准。去骨时应避免损伤需保留的牙,避免弄破囊壁。

4.剥离囊肿

沿囊壁与骨壁之间小心剥离,尽量避免弄破囊壁,尽可能完整剥出。应注意避免损伤邻近解剖结构。囊肿剥出后,仔细检查有无囊壁残留,特别是牙根周围。必要时,刮除手术后用石炭酸烧灼骨腔。如果上颌骨囊肿范围较大,手术时与上颌窦穿通,而上颌窦又有慢性炎症时,可同时进行上颌窦根治,下鼻道或鼻前庭开窗。

5.牙齿处理

囊腔内的牙尽可能保留,术后密切观察保留牙的牙髓活力,一旦牙髓坏死应做根管治疗。对于囊肿累及的牙齿,传统做法一般是术前行根管治疗,术中再行根尖切除术。含牙囊肿内的牙齿,应与囊肿一并摘除。

6.创口处理

骨腔仔细止血,修整不整齐的骨腔边缘,清除骨残渣,冲洗骨腔,严密缝合创口。如果术区牙齿不能保留,应将唇颊侧牙龈与舌腭侧牙龈缝合;如果术区牙齿能够保留,应将唇颊侧牙龈通过邻间隙固定于舌腭侧牙龈或牙齿上。下颌升支受侵范围较大,升支前部仅留喙突尖时,应将喙突切除,以免残留的囊壁随着断离的喙突尖进入颞下凹,引起颞下凹处囊肿复发。骨腔与上颌窦相通时,或同时行上颌窦根治术时,应在骨腔内填塞碘条,经鼻前庭开窗引出,严密缝合口内创口。

术后,术区加压包扎。

口外入路的颌下切口

应用于一部分病变范围较大的下颌体后部或下颌角、升支区囊肿。由于手术器械等的改进,大多数颌骨囊肿均可经口内切口刮除。

①切口:下颌下缘下2厘米,平行于下颌骨下缘,绕过下颌角。
②翻瓣: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结扎颌外动脉与面前静脉。向上分离至下颌下缘水平,切开嚼肌附丽与骨膜。自骨膜下向上剥离,显露下颌角及升支骨面。
③开窗:同口内入路的黏膜切口。
④剥离囊肿:沿囊壁与骨壁之间小心剥离,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管。
⑤牙齿处理:同口内入路的黏膜切口。
⑥创口处理:修整骨创缘,清除骨碎屑,冲洗骨腔,分层缝合,留置引流。

大型囊肿如果颊侧骨板缺失者可以面部加压包扎,尽量缩小创腔。

常见并发症

①神经损伤:口外颌下切口可能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下颌骨囊肿较大,尤其有感染病史者,术中较易损伤下牙槽神经,造成下唇麻木。
②伤口感染与裂开:大型囊肿尤其是下颌骨囊肿,由于囊肿刮除后的骨腔大,较易发生术后伤口感染,引起创口裂开,需经过较长时间换药才能愈合。
③病理性骨折:较易发生在囊肿巨大,所剩骨壁较薄的患者。如果骨壁太薄,可考虑先行开窗减压,待骨壁有一定恢复后再行刮除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