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绝经过渡期可始于40岁,历时短至1~2年,长至10余年。此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巢内卵泡数明显减少且易发生卵泡发育不全,因而月经不规律,常为无排卵性月经,直至卵泡自然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失反应。绝经过渡期的起始标志为:40岁以上的女性,10个月内≥2次邻近月经周期与原有周期比较时间相差7天以上,即为绝经过渡期的开始。围绝经期指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年的时期。其起点与绝经过渡期的起点一致,而终点延后1年。既往将女性自生殖年龄过渡到无生殖能力年龄的生命阶段称为更年期,但现已趋废弃。
主要内分泌激素变化
1.雌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由于卵泡刺激素(FSH)对卵泡过度刺激引起雌二醇分泌过多,甚至可高于正常卵泡期水平。当卵巢不再排卵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
2.孕激素:卵巢仍有排卵时,可分泌孕酮,但分泌量减少;当卵巢不再排卵时,则不分泌孕酮。
3.雄激素:卵巢产生的雄激素为睾酮和雄烯二酮,卵巢功能衰退后血清总体雄激素水平下降。
4.促性腺激素:卵巢功能衰退后,FSH和黄体生成素(LH)均上升,但FSH比LH更显著。
主要临床表现
1.月经变化:绝经意味着月经终止,但绝经前由于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常表现为月经紊乱,如月经周期不规则、经量增多或减少,也可月经突然停止。
2.血管舒缩症状:出现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
3.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如出现心悸、眩晕、头痛、失眠、耳鸣等。
4.精神神经症状:主要包括情绪、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治疗
一般处理和对症治疗:通过心理疏导,使绝经过渡期妇女了解绝经过渡期是一个生理过程,并以乐观的心态相适应,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辅助使用自主神经功能调节药物,如谷维素等。为预防骨质疏松症,可适当增加日晒时间,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针对潮热可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绝经后激素治疗(MHT):既往称激素替代治疗(HRT)或激素治疗(HT)。MHT必须个体化,根据症状、预防需求以及个人史、家族史、相关检查结果、个体嗜好和期望等制定治疗方案。治疗前需评估是否有应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或慎用情况,治疗中严密监测有无不良反应。MHT方案包括单纯雌激素、单纯孕激素以及雌、孕激素联合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