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

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而导致的生理性阴道流血。

在下丘脑-垂体-性腺/卵巢轴的激素调节下,卵巢经历了卵泡发育、排卵及黄体形成,在雌激素和孕激素影响下,子宫内膜呈周期性变化,而出现月经。典型周期接近一个月,故称月经。规律月经的建立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月经初潮,是女性青春期性发育的重要标志。各国各地女孩的初潮年龄不尽相同,大多在13~15岁,但可能早在11~12岁,迟至15~16岁。16岁以后月经尚未来潮应查明原因。初潮年龄与营养、遗传、体质状况等因素有关。初潮时卵巢功能并未完全发育成熟,一般在初潮之后1~3年后才开始规律性月经,从此妇女进入生育年龄。

临床表现

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称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日,平均28日。每次月经的持续时间称经期,一般为2~8日,平均4~6日。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称经量,正常经量为30~60毫升,经量多于80毫升者为月经过多。经血主要来自子宫内膜,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炎性细胞、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由于纤维蛋白溶酶对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导致经血的高纤溶活性,有利于经血和组织纤维的液化和排出。所以通常经血不凝,如出血速度过快也可形成血块。

月经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可伴随不适感,如疲倦以及因局部充血、水肿造成的下腹痛、乳房的胀痛。有些妇女还有头痛、失眠、急躁或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但一般不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月经前全身的水和电解质潴留常使体重增加0.5~1.0千克,甚至出现可凹性水肿。行经期间生活应有规律,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减少外界刺激和钠盐的摄入。症状严重时可酌情服用镇静剂、利尿药等。

经期卫生

行经期间全身抵抗力下降,因毛细血管变脆易发生黏膜出血。经期子宫颈口开放,经血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因而外界污染物较易经阴道、宫颈进入宫腔、输卵管甚至进入盆腔,造成生殖道以至腹腔的感染,因此必须注意经期卫生。月经垫要清洁、柔软,避免外阴皮肤磨损。外阴用温水洗净,可以淋浴,但不可坐浴,严禁性交。

月经周期的调节

月经周期是女性性周期的外部表现,女性性周期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来调控卵巢功能。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又有反馈调节作用。下丘脑、垂体与卵巢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上层次腺体分泌的激素刺激下层次腺体,使之分泌出对应的激素,而下层次腺体的分泌产物又反作用于上层次的腺体而影响其分泌。在性腺轴的作用下卵巢与子宫内膜发生周期变化,即在一次月经周期后卵泡发育,分泌的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殖,称为增生期。在排卵前,雌激素分泌量突增,反馈性作用于下丘脑及垂体造成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大量释放(尤其是LH),诱发排卵,排卵后卵泡转化为黄体,促使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分泌末期若未妊娠,升高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反馈性抑制垂体分泌LH和FSH,黄体萎缩,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减少,缺乏雌激素、孕激素支持的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月经来潮。此外,精神因素也影响月经周期,心理创伤可致月经失调,盼子心切可致闭经假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