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的炎症。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感染往往通过淋巴系统(如产后感染)、血液循环(如结核菌感染)、沿生殖道上行感染(如葡萄球菌、淋球菌感染)或直接蔓延(如阑尾炎引起的右侧附件炎)。按发生炎症的部位不同,可有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炎(统称子宫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卵巢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缔组织炎之分,但往往几部分炎症可先后或同时发生。重者可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于性活跃期妇女,初潮前、绝经后或无性生活的妇女很少发生盆腔炎性疾病,若发生盆腔炎性疾病也往往是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盆腔炎性疾病若未能及时、彻底地治疗,可导致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不孕不育以及炎症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

病原体

1.内源性病原体

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厌氧菌及需氧菌,可以单一病原体感染,但最多见的是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主要的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厌氧菌有脆弱类的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厌氧菌感染的特点是容易形成盆腔脓肿,脓液有粪臭并有气泡。

2.外源性病原体

多数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支原体等。性传播疾病常伴有需氧菌及厌氧菌感染,可能为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造成输卵管损伤后,容易继发需氧菌及厌氧菌感染。

诱发因素

多发生于分娩、流产及生殖道手术后和月经后,或继发于腹腔或盆腔其他脏器的炎症如阑尾炎、憩室炎后。分娩或流产后体质虚弱,宫颈口尚未关闭,分娩或宫内手术造成生殖道创伤或有胎盘、胎膜组织残留,产时或手术时失血过多,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手术操作技术要求不严格等均可导致感染。不注意经期卫生亦可使病原体入侵而引起炎症。慢性盆腔炎亦可急性发作。

发病机制

临床最常见的是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多发生于流产、分娩后。病原菌自胎盘剥离面侵入,蔓延到整个内膜,形成子宫内膜炎;感染进入肌层则为子宫肌炎。若治疗不彻底可发展成肌壁间脓肿。子宫旁病灶中的细菌常首先侵及输卵管浆膜层,引起急性输卵管周围炎,然后累及肌层,而输卵管内膜不受影响,病变以输卵管间质炎为主,管腔仍保持通畅。输卵管浆膜层出现炎症渗出,与周围器官粘连。发炎的输卵管伞端与卵巢粘连引起卵巢周围炎,输卵管及卵巢的炎症并存即输卵管卵巢炎,又称附件炎,有时炎症经子宫内膜向上蔓延,引起输卵管内膜炎。内膜的粘连使管腔和伞端闭塞,若脓液积聚于管腔内,则成输卵管积脓。若输卵管与卵巢粘连,炎症可通过卵巢排卵口侵入卵巢间质形成卵巢脓肿。卵巢脓肿与输卵管脓肿相互穿通,则成为输卵管卵巢脓肿,其粘连常固定于阔韧带后方,子宫直肠陷凹处。脓肿破入腹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生殖道有创伤或急性炎症时,病原体易由淋巴管向子宫旁结缔组织及子宫骶骨韧带扩散,引起结缔组织充血、水肿及炎性渗出,造成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若炎症继续向盆腔两侧呈扇形浸润而至盆壁,使整个盆底蜂窝组织成片状增厚,则称为冰冻骨盆。

炎症亦可沿盆腔腹膜后间隙向上发展,盆腔内生殖器及附件的感染蔓延到盆腔腹膜,可引起急性盆腔腹膜炎、盆腔脓肿。继续发展可形成弥漫性腹膜炎,甚至感染性休克。

临床表现

因炎症轻重及累及范围不同而表现不同。轻者症状轻微,重者下腹疼痛、寒战、高热、头痛,可伴有食欲不振、呕吐、腹胀、腹泻。子宫内膜炎时白带多,有臭味,子宫底有压痛。膀胱部位有炎性包块形成者,有尿频、尿痛或排尿困难;肿块压迫直肠时,可引起腹泻、里急后重及排便困难。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症状。病人多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腹胀,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盆腔检查可见阴道壁充血,并有脓性分泌物,子宫颈举痛明显,穹隆亦有触痛。子宫有压痛,活动受限制,两侧附件区增厚、压痛,有时尚可触及肿块。有脓肿形成时,可于后穹隆或侧穹隆触及肿块,且有波动感。炎症向盆腔两侧蜂窝组织扩散时,三合诊可摸及盆底呈片状增厚,压痛明显。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作出初步的临床诊断。由于临床表现多样,体征差异较大,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而延迟诊断又会导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等)的发生。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推荐的诊断标准中最低诊断标准为:有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人群或性生活活跃年轻女性,若出现下腹痛,并排除引起下腹痛的其他原因,即可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后遗症的发生。

作出诊断后,应尽量明确病原体。采取子宫颈管分泌物或后穹隆穿刺液做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是临床常用的取材方法,腹腔镜探查时也可直接吸取脓液进行检测和培养。这对指导临床用药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有重要意义。

治疗

1.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应取半卧位,使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以免向上腹腔扩散。给予充分营养及液体摄入,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腹胀者,必要时给予胃肠减压。

2.抗生素治疗

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原则是经验性、广谱、及时及个体化。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最合理,但这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得到结果,初始治疗一般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常用静脉滴注,联合用药。常用的方案为:头孢菌素+多西环素,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青霉素+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甲硝唑等。

3.手术治疗

当出现体温持续不退,脓肿大或可疑破裂,持续肠梗阻和感染性休克以及诊断不明确情况时,应采用手术治疗。确诊为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经药物控制炎症数日后,应及时手术。脓肿位于子宫直肠陷凹,且位置较低者,可行后穹隆切开引流术。

4.中药治疗

用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的药物。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多因盆腔炎性疾病治疗延误或不彻底而造成,既往称慢性盆腔炎。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可有急性发作。主要病理改变是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及瘢痕形成。表现为子宫附件周围有膜状粘连,输卵管增粗、弯曲、纤维化或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粘连和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结缔组织炎。

患者可有低热、易疲乏、精神不振、失眠等症状。由于慢性盆腔炎症形成的瘢痕及盆腔充血,可感下腹部坠胀,腰骶部酸痛及性交痛。卵巢功能损害时,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阻塞者可致不孕。机体抵抗力减弱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妇科检查:子宫常居后位,活动受限制甚至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压痛,触及囊性包块时应考虑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子宫骶骨韧带增粗、变硬,有触痛。

诊断多无困难,但应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结核及恶性肿瘤鉴别。

治疗方法如物理疗法、中药、封闭疗法等大多只有暂时性作用。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行手术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而保守治疗无效者,也可行手术治疗。年轻而未生育的患者,多需要辅助生育技术助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