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炎

子宫颈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而发生的炎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者多见。

一、急性子宫颈炎

习惯称为急性宫颈炎,是指子宫颈发生的急性炎症,多为急性子宫颈管黏膜炎,以柱状上皮感染为主,包括子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感染和外移到宫颈阴道部的柱状上皮感染。

病因

外源性病原体以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多见,其他的有滴虫、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支原体等。该病主要发生于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

内源性病原体引起的急性子宫颈炎较少见。来自原寄居在阴道内的菌群,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阴道加德纳菌等,常见于流产、产褥期或阴道异物等并发的感染。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部分患者表现为经间期出血和性交后出血等,合并泌尿系感染者表现为尿急、尿痛等。妇科检查子宫颈充血水肿,子宫颈管内可见脓性分泌物,子宫颈管黏膜或外移的柱状上皮碰触后易出血。子宫颈管分泌物镜检白细胞计数增多。

诊断及治疗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体征及子宫颈管分泌物镜检白细胞增多可做出急性子宫颈炎的初步诊断。应尽量行病原体的检测,以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获得病原体检测结果前,多根据临床表现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疑有衣原体感染者,给予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疑有淋病奈瑟菌感染者,给予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淋病奈瑟菌感染者常伴有沙眼衣原体感染,所以对于淋菌性子宫颈炎患者,除应用针对淋病奈瑟菌的药物外,尚需要应用针对衣原体的药物。一旦获得病原体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应及时调整用药。对于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者,性伴侣应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治疗。

二、慢性子宫颈炎

习惯称为慢性宫颈炎,指子宫间质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或伴有子宫颈腺上皮、间质的增生和鳞状上皮化生。也可由急性子宫颈炎症迁延而来,由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病原体与急性子宫颈炎相似。但大部分患者无急性子宫颈炎病程,直接表现为慢性子宫颈炎。

病理变化

1.子宫颈管黏膜炎(endocervicitis)

子宫颈管黏膜皱襞较多,感染不易彻底清除而持续存在。子宫颈阴道部外观大致正常,子宫颈口可见脓性分泌物,子宫颈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

2.子宫颈息肉

慢性炎症刺激可使子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逐渐自基底部向子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息肉为一个或多个不等,呈红色舌状,质软、有蒂,易出血。

3.子宫颈肥大

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子宫颈组织充血、水肿、腺体和间质增生,有时在腺体深部有黏液潴留形成囊肿,使子宫颈呈不同程度的肥大,且表面多光滑。

4.子宫颈腺体囊肿

多数情况下是生理变化,因转化区内的鳞状上皮化生时覆盖子宫颈腺管口将其阻塞,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而形成囊肿。子宫颈表面可见单个或多个青、白或淡黄色小囊泡,内含黏液。慢性炎症也可导致腺体口堵塞,形成囊肿。

临床表现

慢性子宫颈炎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白带增多,可呈乳白色黏液状,有时呈淡黄色,脓性或带血性,伴有息肉时易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性交后出血。有的患者伴有腰骶部酸痛,盆腔下坠痛等。检查时可见子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样改变、肥大、质硬,有时可见息肉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可初步做出诊断。但应与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及生理性的子宫腺囊肿相鉴别。早期宫颈癌有时表现为糜烂样改变或息肉状,可行宫颈脱落细胞学、高危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来鉴别。必要时取活体组织作病理切片方能明确诊断。

治疗

以局部治疗为主。伴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症状,排除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者首选物理治疗,常用方法有电熨、激光治疗和冷冻疗法;也可给予药物治疗,如中药栓剂等。对于子宫颈管黏膜炎者应尽量检测病原体,给予相应治疗。宫颈息肉应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宫颈肥大、腺囊肿及单纯子宫颈糜烂样改变而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