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综合征

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随女性年龄增长,生育力随之下降,主要表现在卵子数量和质量的逐步下降,直至卵泡消耗殆尽(少于1000个卵泡),绝经来临。绝经是女性的一个生理事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绝经定义为:月经永久性停止以及由于卵巢内卵泡功能耗竭所致的卵巢类固醇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年龄一般在51岁左右,年龄范围在40~60岁。绝经年龄与种族、海拔、自然环境、吸烟、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口服避孕药使用、锻炼、初潮年龄等相关。

围绝经期包括三个阶段:绝经前期(既往12个月出现≥12次规律月经),围绝经期(既往12个月出现数次月经,但<12次),绝经后期(既往12个月未出现月经来潮)。围绝经期许多短期和长期的变化可能对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如短期的健康事件包括血管舒缩症状、精神心理异常和睡眠障碍等。潜在的远期健康风险包括骨质疏松症、泌尿生殖系统症状、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及体重增加等。尽管大多数症状不危及生命,但可能对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造成负面影响。

流行病学

发病率为10.92%~37.8%,其中绝大部分为轻、中度表现,极少部分出现重度症状。

发病相关因素

性激素变化所致的月经不规则可能与本综合征发生相关。其他相关因素有年龄、就业状况、家庭关系、生育态度、人格特点、流产次数、阴道分娩次数、便秘和饮酒等,其中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发病的可能性越低。

临床表现

整个围绝经期的各种激素变化,尤其是雌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和游离雄激素,可影响体内多个系统发生变化,包括生殖、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症状包括近期症状和远期症状。常见近期症状有月经紊乱、血管舒缩症状(潮热、出汗)、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头昏眼花、心悸、眩晕、失眠、头痛等)、精神神经症状(易怒、焦虑、抑郁或猜疑、感觉异常等)。远期症状为泌尿生殖道萎缩所致的阴道干燥、性交困难、尿路感染等,骨质吸收增加所致的骨质疏松,糖脂代谢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病变以及认知障碍等。

应对策略

针对本综合征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提出“健康绝经”的概念,健康是一种状态,包含身体的心灵的以及社会的幸福状态。而健康绝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永久性丧失,妇女具有自我感知并令其满意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面对疾病和残疾实现其所需的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围绝经期是女性改变未来健康状态的一个特殊窗口期。对于围绝经出现的症状,首先通过宣教让围绝经期妇女正确认识围绝经期,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对抗危险因素,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态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对于症状严重者,可采用激素治疗。治疗前,首先应对妇女询问病史,并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超声等辅助检查,以明确有无禁忌证和慎用情况,对无禁忌证妇女应提供激素治疗的相关信息,分析获益与风险,做到充分知情同意。用药应个体化,原则是采用能达到治疗目的的最小剂量。主要药物是雌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用药。整个治疗过程应密切随访,及时评估。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