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

使用母亲所分泌的人乳作为婴儿营养来源的喂养方法。纯母乳喂养指婴儿只从母亲乳汁获得营养,除了口服补液盐、药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滴剂或糖浆之外,没有添加任何其他的水、液体或固体。

母乳的营养成分和特点

母乳含有婴儿在最初6个月生长期间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包括脂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并易于婴儿机体消化和有效利用。母乳中除营养素外,还含有许多具有重要功能的物质,包括激素、生长因子、低聚糖、免疫相关物质如抗体(sIgA)、白细胞、核苷酸和细胞因子等,这些非营养物质对婴儿健康发挥近期和远期的有益作用。
①初乳:产后5~7天以内分泌的乳汁,量少但营养丰富。含脂肪量少而蛋白质较多(主要为免疫球蛋白),维生素A、牛磺酸和矿物质含量较丰富,并含有初乳小球(充满脂肪颗粒的巨噬细胞和其他免疫活性细胞),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抗感染十分重要。
②过渡乳:产后7~15天的乳汁。乳汁中脂肪、乳糖、水溶性维生素和能量逐渐增加,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逐渐减少。
③成熟乳:15天后的乳汁。哺乳初始部分乳汁较稀薄,蛋白质含量较高,随哺乳时间延长脂肪含量增多。

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方法

乳汁分泌主要受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婴儿通过吸吮乳头和乳晕刺激神经末梢,信息传至垂体前叶,促进泌乳素分泌,使泌乳细胞分泌乳汁,也促进催乳素分泌,为下次哺乳做准备;吸吮时神经信息传递至垂体后叶使催产素分泌,产生射乳。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亲皮肤接触,一旦出现觅乳征象(如流口水、张大嘴、舔嘴唇、寻找爬行动作)时,即可指导母亲开始母乳喂养。哺乳时婴儿面向母亲,贴近母亲乳房,母亲手托乳房基部,拇指和示指(又称食指)呈C型轻夹乳晕两侧,在婴儿嘴张大时将整个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中,使婴儿下唇外翻、下颌贴近乳房,并出现慢而深的吸吮和吞咽动作,10分钟即可吸入一侧乳房中90%以上的乳汁,一般每次哺喂时间不超过20分钟,以婴儿吃饱为度。3月龄内婴儿宜按需哺乳,初时1~2小时哺乳一次,以后2~3小时一次,逐渐随年龄增长延长至3~4小时一次。婴儿6月龄开始可逐渐引入固体食物,继续母乳喂养,直至2岁或更长。随着婴儿的成长,口腔感知觉和功能的发育,食物逐渐从液体转换成固体,哺乳次数减少至每天3~4次,最后自然断离母乳。

益处和潜在风险

母乳喂养给婴儿和母亲带来诸多近期和远期的益处,包括可增进婴儿抗感染能力,减少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中耳炎和腹泻的发生率;降低远期免疫相关疾病如哮喘、1型糖尿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的发病风险,也减少远期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促进儿童认知功能发育,提高认知评分,尤其有益于低出生体重儿。分娩后立即母乳喂养可降低母亲产后出血的风险,并降低今后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特殊情况下,母乳喂养也有潜在的风险,如艾滋病感染的母亲可通过母乳喂养导致艾滋病的母婴传播,母亲服用的大多数药物会分泌到乳汁,如抗癌药、放射性药物。

《母乳喂养》有1个想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