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力发育期间由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精神发育迟滞或智力落后。既往也称为智力障碍(mental retardation; MR),现逐渐以智力发育迟缓取代了智力障碍。
是一类常见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表现,人群患病率为1%~3%。通常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特点:
①智商(IQ)<70;
②至少存在两种适应功能障碍;
③18岁前起病。
分类
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病因可以分为遗传性和环境性;按照临床特征可以分为非综合征性和综合征性,前者主要指智力发育迟缓乃唯一或突出临床表现,而后者是指患儿除了智力发育迟缓以外还伴有其他临床表现,例如外观畸形或脏器功能异常等;另外,按照程度通常分为轻度(IQ为55~70)、中度(IQ为40~55)、重度(IQ为25~40)和极重度(IQ<25)。
病因
病因非常复杂,既包括环境性、遗传性病因,也有两种共同作用。当前认为,遗传性和环境性病因在智力发育迟缓中可能各占50%。环境性因素主要包括:出生前母体因素(高龄孕妇、母亲酒精等有害物质暴露、宫内感染等)、出生时脑损伤因素(如缺氧缺血、低血糖、早产等)、出生后营养因素(如碘缺乏)、出生后教育因素和家庭因素等。遗传性因素复杂多样,包括:染色体异常(显微镜可以检测到的染色体异常以及染色体微缺失/重复,例如21-三体综合征)、伴有智力发育迟缓的单基因遗传病(例如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等)、单基因性智力发育迟缓(按照遗传方式分为X连锁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例如FMR1基因缺陷导致的脆性X综合征)。推测约有2000种基因与综合征或非综合征性智力发育迟缓相关。另外,表观遗传学(包括翻译后修饰、DNA甲基化)等遗传因素也起作用。智力发育迟缓的遗传学病因还远远没有被充分认识。
诊断
根据定义中的三方面特点进行诊断,包括智商数、适应能力障碍和发病年龄。对于小年龄婴幼儿,不宜过早做出智力发育迟缓的诊断,需要随诊观察。病因学诊断需要根据病史(包括母孕期情况、出生史、喂养史、家庭环境、教育情况、社会环境和家族史)、体格检查(头围、外观畸形、系统性查体及神经系统体征)、辅助检查(根据病史及体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包括头颅影像学、脑电图、血生化、遗传代谢筛查、甲状腺功能、染色体核型,必要时行比较基因组杂交及全外显子组测序)。
治疗
对于多数患儿,主要以特殊教育为主。如能确定可治疗的病因,例如营养因素、内分泌因素或某些遗传代谢因素,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确定遗传因素导致智力发育迟缓,应根据不同的遗传方式对于该患儿家庭进行遗传咨询。
预后
智力发育迟缓的预后差异较大。预后与病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