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眼底镜(或检眼镜)通过被检查者瞳孔,观察其眼底及眼内结构(主要包括视网膜及其血管、视盘和玻璃体)的检查项目。又称检眼镜检查。
眼底检查是眼科检查的重要内容,是常规健康检查的重要项目,也常作为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诊断的辅助检查。
早在1730年,J.梅里就报告当把猫放到水里时能够看到它的眼里发光。1851年,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H.von黑尔姆霍尔茨首次报告发明了可以观察到活体人眼底的装置“Augenspiegel(eye mirror)”,它包括三部分:一个光源,一个反光镜将光线照射到眼内,以及一个可以聚焦观察视网膜的装置。1852年,法国人M.de马尔西伊把黑尔姆霍尔茨发明的装置命名为检眼镜。
1852年,G.T.吕特在德国发明了间接检眼镜,其主要技术特征为照明强度更强,检查者需手持一个凸透镜观察被检查者眼底,检查者看到的眼底是一个倒置的图像。1861年,吉劳德-特隆发明了第一个双目间接检眼镜,可以获得具有立体感的眼底图像。后经多次改进,1946年美国的C.谢彭斯制造出改良的双目间接电检眼镜,双目间接检眼镜开始被眼科医生广泛接受,并成为眼底检查的必备工具。
检查方法
眼底检查通常在暗室中进行,被检查者可以坐位也可以仰卧位,在瞳孔自然大小或瞳孔散大的情况下,检查者使用直接或间接检眼镜通过瞳孔观察被检查者眼内结构。
检眼镜类型
直接检眼镜:类似于手电的装置,检查者通过检眼镜上的轮盘调节透镜度数,观察被检查者眼底。透镜度数范围-20D至+20D,检查者看到的为直立正像,放大倍率14~16倍,镜野为17°,令被检眼转动,可观察到眼底赤道部。直接检眼镜检查既可在散大瞳孔下检查眼底,也可在不散瞳状态下观察眼底。
间接检眼镜:检查者头戴照明和目镜装置,通过手持物镜观察被检查者眼底。检查者看到的是翻转倒像。检查者手持的物镜通常为+20D非球面透镜,成像放大率约为3~4倍,可视野37°,在令被检查者眼球转动情况下,可观察到周边视网膜,甚至锯齿缘。间接检眼镜检查需要散大瞳孔才能观察到眼底。
特点 | 直接检眼镜 | 双目间接检眼镜 |
手持物镜 | 不需要 | 需要非球面物镜,一般+20D |
检查距离 | 靠近被检查眼 | 离被检查眼约一个臂长 |
成像 | 直立正像,放大率14~16倍 | 翻转倒像,放大率3~4倍 |
检查条件 | 可以不散大瞳孔,要求屈光间质透明 | 需要散大瞳孔,在屈光间质不完全透明时也能检查眼底 |
立体感 | 无 | 有 |
观察范围 | 从眼底后极部到赤道前 | 从眼底后极部到周边视网膜,甚至观察到锯齿缘 |
可接入设备 | 无 | 示教镜、视频显示器、激光器 |
临床应用
眼底检查通常用于观察视网膜及其血管,观察青光眼视盘的杯盘比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评估视神经疾病,也可以用于观察玻璃体情况。眼底检查除用于眼部疾病的诊断外,还常用于一些全身疾病的检查。
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用来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常规眼底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预防性激光治疗,防止失明。对于高血压患者,眼底检查有助于评价高血压程度,也可以评估视网膜血管硬化程度,以对脑血管硬化作出预判。对于神经科疾病,眼底检查可以评估视盘(视乳头)水肿,为判断高颅压提供依据,高颅压常见于脑积水、脑出血、良性高颅压和颅内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