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疼痛

周围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直接损伤所致的疼痛反应。其疼痛为烧灼样或电击样。

临床上根据受损的部位分为周围神经的神经源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的神经源性疼痛。残肢痛和幻肢痛也属于神经源性疼痛。

周围神经的神经源性疼痛

1.疼痛特点

①疼痛的发生与原发疾病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较少与原发病同时发生。
②疼痛多为烧灼样、电击样或闪电样,并向其他部位放射。
③可存在“扳机点”。
④受累区可存在不同程度感觉减退(特发性三叉神经痛除外)。
⑤受累区通常存在自主神经不稳定的表现,如皮肤温度改变、潮红或苍白、多汗或少汗等,情绪改变可使疼痛加重。
⑥外科手术、麻醉性止痛药均不能使疼痛缓解。

2.主要临床类型

①周围皮神经损害引起的疼痛;
②神经根性疼痛;
③颅神经痛。

中枢神经的神经源性疼痛

脊髓相关疼痛是由于脊髓实质内病变产生的疼痛。表现为脊髓病变平面以下一侧或两侧感觉异常、烧灼样疼痛。按受损部位分为后索痛、后角痛、脊髓丘脑束痛和脊髓损伤疼痛。

脑相关疼痛多由于脑卒中所致。疼痛部位可分偏侧型和局限型,如病灶较大,疼痛可累及整个对侧半身,面部及肢体远端疼痛常较近端严重;如果病灶较小,疼痛可局限于身体的一部分。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