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由于病原微生物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少数疾病可表现为非炎性改变。

这些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立克次体和朊蛋白等。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血行感染、直接感染和逆行感染三种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从感染部位分类来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分为:
①脑炎、脊髓炎或脑脊髓炎;
②脑膜炎、脊膜炎或脑脊膜炎;
③脑膜脑炎;
④血管炎。

病因及分类

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和朊蛋白等均可致病。国际疾病分类法中按病原体将CNSI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和其他寄生物性脑膜炎、脑炎、脊髓炎及颅内和脊柱内脓肿等。按部位可分为脑膜感染和脑实质感染两大类。脑膜感染又可分为两类:
①化脓性脑膜炎,由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金葡菌等引起;
②非化脓性脑膜炎,由病毒、阿米巴原虫引起者多为急性,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者多呈急性或慢性过程。脑实质感染可见于细菌引起的脑脓肿,病毒导致脑炎及寄生虫的异位感染等。

病理

CNSI引起的炎性反应,由于病原体的自身毒性作用及机体的反应可表现:
①化脓性炎性反应,常由于化脓性细菌引起;
②非化脓性炎性反应,如由于斑疹伤寒引起;
③出血性反应,见于炭疽及某些病毒感染时;
④组织细胞及肉芽肿性反应,见于慢性炎症过程。镜下病理可见神经元坏死,血脑屏障破坏以血管性脑水肿为特点的脑水肿,以及神经元溶解性脱髓鞘改变。

临床表现

CNSI共同点:发热、脑膜炎或脑脊髓膜炎、脑炎、脑膜脑炎表现。脑膜炎一般有脑膜刺激征,表现为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脑炎的主要症状为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如抽搐、昏迷),精神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甚至可出现脑水肿继发的脑疝。脊髓炎可以出现病灶以下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辅助检查

CNSI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升高,细菌感染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常在80%以上。病毒感染常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血清学检查:可以表现为抗原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或免疫球蛋白M(IgM)增高;脑脊液检查:是重要的检查手段,包括:测颅压、脑脊液检查的常规和生化,以及其他病原学检查。

不同病原体有不同特点,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常增多,个别可达1000×106/升以上;脑脊液生化蛋白增高,葡萄糖或氯化物增高或降低;病原学检查中脑脊液涂片、脑脊液及血清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如寄生虫感染采用的凝聚试验、针对梅毒螺旋体感染采用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或抗梅毒螺旋体微量血凝试验(MHA-TP)等;脑脊液或脑组织中病原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对于常规检查无法确诊的病例可采用脑组织活检。

诊断

具有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等临床特点,结合神经影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化验室检查,可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依据不同辅助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明确导致CNSI的病原体,以进一步明确病因学分类。

鉴别诊断

主要需要对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和朊蛋白等不同病原体间导致CNSI进行鉴别。此外,还需要与一些肿瘤如:中枢系统淋巴瘤、胶质瘤等进行鉴别。脑膜病变需要与脑膜癌病进行鉴别。

治疗

原则应给予必要的对症和支持治疗外,还应予特效的针对病原体的治疗。对症治疗包括:降温、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等。针对病原体治疗,依据不同病原体选择相对应治疗药物,如细菌感染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头孢菌素、青霉素、氯霉素等;抗病毒药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结核药物使用等。感染严重者在足量针对病原药物基础上,也可根据病情加用糖皮质激素。

治疗药物的使用需考虑选择易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重症患者、病原菌尚不明确的中枢感染,应采取联合抗感染治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