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

原发性恶性肿瘤远隔效应导致的脊髓损害。又称癌性坏死性脊髓病。

脊髓损害区无肿瘤存在。与原发肿瘤在时间上没有特异的相关性,可发生于原发肿瘤被发现之前、之后或与之同时出现,但以前者多见,约占2/3。

病因

最多见于肺癌,也可见于淋巴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等。最常见的抗神经元抗体是Amphiphysin-IgG和CRMP-5-IgG,相对应的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分别是肺癌和乳腺癌。

发病机制

尚不明确,可能与抗Hu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有关。

病理

以脊髓灰、白质对称性坏死为特点,脊髓白质受损较灰质和血管严重,轴突和髓鞘均可累及,极少出现炎症反应。脊髓病变以胸段受损最为严重,可累及脊髓全长。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的脊髓横贯性损害,多以下肢无力起病,呈传导束型感觉运动障碍,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受损平面数日内迅速上升,多致胸段脊髓损伤而导致截瘫,也可累及颈段脊髓出现四肢瘫痪,常因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多于2~3个月内死亡。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可正常,或白细胞和蛋白含量增高。血中可出现抗Hu抗体或抗Ma抗体。脊髓磁共振成像(MRI)可见病变节段脊髓肿胀,以胸段脊髓受累常见,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为纵向、广泛、对称的长T2信号改变,通常有强化。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有助于发现原发性肿瘤病灶。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主要根据亚急性横贯性脊髓损伤,可能合并的恶性肿瘤,相关的神经组织抗体,排除恶性肿瘤硬膜下或髓内转移、放射性脊髓病以及脊髓动静脉畸形等脊髓病变后进行诊断。

治疗和预后

本病尚缺乏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原发肿瘤、神经系统症状及并发症的治疗为主。神经系统的治疗主要有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等。部分患者在治疗原发肿瘤或联合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之后,脊髓受损症状有缓解、改善甚至逆转,但大多数治疗效果不理想,致残致死率高,预后不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