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感染、外伤、肿瘤、变性、营养障碍等原因导致的脊髓病变。
临床症状因受累脊髓部位而定,表现为节段型或传导束型感觉障碍或运动障碍。由于脊髓内集中着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等传导束,临床症状通常较重。有些脊髓病还伴有脑部或脊神经的损害。
病因和分类
脊髓疾病的病因甚多,常见的病因及其所致疾病包括血管、感染、自身免疫、代谢与中毒、变性、肿瘤与外伤和解剖异常等。
脊髓血管病
包括脊前动脉血栓、脊髓出血、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纤维软骨栓塞等。
炎症性脊髓疾病
①病毒性脊髓炎: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肠道病毒、AIDS、带状疱疹病毒、狂犬病毒、人类T-细胞淋巴增殖病毒Ⅰ型(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Ⅰ,HILV-1)。
②继发于细菌、真菌、寄生虫和原发性肉芽肿性脑脊髓病的脊髓炎:如莱姆病;化脓性脊髓炎(急性硬膜外脓肿和肉芽肿、脊髓脓肿);结核性脊髓炎(脊柱骨折所致继发性脊髓压迫症、结核性脑脊髓炎、脊髓结核瘤);寄生虫和真菌所致的硬膜外肉芽肿、脑脊髓炎和脓肿;脊髓梅毒(慢性脑膜神经根病、慢性脑脊髓炎、脊髓血管梅毒)等。
③非感染性炎症性脊髓炎: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脊髓炎;急性和慢性复发性或进展性多发性硬化;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炎和抗水通道蛋白抗体所致视神经脊髓炎;狼疮或其他结缔组织病以及抗磷脂抗体脊髓病;副肿瘤性脊髓病。
脊髓变性病
如遗传性共济失调、运动神经元病如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仅累及锥体束者,称侧索硬化,混合型者称肌萎缩侧索硬化。
代谢障碍与中毒性脊髓病
如维生素B12缺乏所致亚急性联合性退行性变、铜代谢障碍、β-脂蛋白缺乏症、破伤风毒素所致者。
脊髓肿瘤
如脊髓室管膜瘤等。
脊髓发育和解剖异常
如脊髓空洞症、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综合征等。
脊髓压迫性疾病
如颈椎病或骨折、脓肿和椎间盘突出或撕裂均可构成对脊髓的压迫,从而产生相应症状和椎管内阻塞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
由于脊髓的功能和结构特点,脊髓受损就可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主要是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无力、感觉缺失(轻触觉、疼痛、温度、振动觉)、反射改变、大小便失禁(尿潴留)和性功能障碍等。
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表现。脊髓损害常见的综合征有以下。
脊髓前角损害
相应节段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伴有肌萎缩,慢性进行性病变时可有肌束颤动,无感觉障碍,脊髓灰质炎是典型急性前角病变。
后角及灰白前联合损害
呈节段性痛温觉障碍,触觉及深感觉正常,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如一侧后角病变累及中央管附近的灰白前联合可呈现双侧障碍。
侧角病变
可出现自主神经障碍。
脊髓后索损害
病变水平以下同侧振动觉及位置觉缺失,同时有感觉性共济失调、锥体束损害、病变水平以下同侧痉挛性瘫痪。
脊髓半切综合征
又名Brown-Sequard征。病变水平以下同侧的深感觉障碍及锥体束征,对侧低1~2皮节以下的痛温觉障碍。
脊髓横贯性损害
完全横贯时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的四肢瘫或截瘫,各种感觉缺失,大小便障碍及反射改变。
脊髓休克
急性脊髓损害可引起脊髓的超限抑制。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的弛缓性瘫痪、反射消失、各种感觉缺失及大小便障碍,称为脊髓休克。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确定脊髓疾病,然后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通常需要进行腰椎穿刺、脊髓CT、脊髓MRI、脊髓血管造影的检查以进行确诊并寻找病因。
治疗
需根据脊髓疾病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但脊髓疾病完全瘫痪的病人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排尿障碍、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需要精细的护理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