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鞘磷脂沉积病

由神经鞘磷脂酶缺乏所引起的一种遗传代谢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称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

其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和神经系统有大量的含有神经鞘磷脂的泡沫细胞。以犹太人发病较多,其发病率高达1/25000。

病因

本病为神经鞘磷脂酶缺乏致神经鞘磷脂代谢障碍,神经鞘磷脂是神经髓鞘和其他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在神经鞘磷脂酶的作用下水解为神经酰胺和磷酰胆碱,由于此酶的缺乏或活性降低,神经鞘磷脂水解不全而沉积在组织内,致使细胞肿胀、变性和泡沫细胞形成,即产生神经鞘磷脂沉积病,细胞侵及之处即可引起内脏肿大、神经细胞死亡、髓鞘脱失等。主要累及网状内皮系统丰富的肝脏、脾、骨髓、肾脏以及肺组织中,可以见到特异的泡沫细胞在组织中的沉积,从而出现肝脾肿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

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年龄和有无神经症状临床可将本病分为五型。
①急性神经型(A型或婴儿型):为典型的Niemann-Pick病(占85%),多在生后3~6月内,少数在生后几周或1岁后发病。初为食欲不振、呕吐、喂养困难、极度消瘦,皮肤干燥呈蜡黄色,进行性智力减退、运动障碍,肌张力低、软瘫,半数有眼底樱桃红斑、失明,黄疸伴肝脾肿大、贫血、恶液质,多因感染于4岁以前死亡。皮肤常出现细小黄色瘤状皮疹,多伴有耳聋。神经鞘磷脂累积量为正常的20~60倍,酶活性为正常的5%~10%,最低<1%。
②非神经型(B型或内脏型):婴幼儿或儿童期发现,病程进展慢,肝脾肿大突出,智力正常,无神经系统症状,可存活至成人。神经鞘磷脂累积量为正常的3~20倍,酶活性为正常的5%~20%。
③幼年型(C型慢性神经型):多见于儿童,少数幼儿或少年发病。生后发育多正常,少数有早期黄疸。常首发肝脾肿大,多数在5~7岁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智力减退、语言障碍、学习困难、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震颤、肌张力及腱反射亢进、惊厥、痴呆,眼底可见樱桃红斑或核上性垂直性眼肌瘫痪,可生存至5~20岁,个别可至30岁。神经鞘磷脂累积量为正常的8倍,酶活性最高为正常的50%,亦可接近正常或正常。
④新苏格兰家族变异型:临床经过较幼年型缓慢,有明显黄疸、肝脾肿大和神经症状,多于学龄期死亡,酶活性减低。
⑤成年型:成人发病,智力正常,无神经症状,不同程度肝脾肿大。可长期生存。神经鞘磷脂累积量为正常4~6倍,酶活性正常。

诊断

新生儿或儿童中肝脾大和智能低下,共济失调者应考虑本病可能,骨髓涂片中见到泡沫细胞,有重要参考诊断价值,周围血白细胞和组织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神经鞘磷脂酶活力测定具有特异诊断意义,应注意与肝脏病及脾功能亢进鉴别。

诊断依据:
①肝脾肿大;
②有或无神经系统损害或眼底樱桃红斑;
③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浆有空泡;
④骨髓可找到泡沫细胞;
⑤X线肺部呈粟粒样或网状浸润;
⑥有条件可作神经鞘磷脂酶活性测定,神经鞘磷脂排泄量、肝、脾或淋巴结活检证实。

检查

①周围血骨髓细胞学检查涂片可发现泡沫细胞;
②白细胞骨髓培养及肝、脾、肺、直肠等活检鞘磷脂酶含量增高,而鞘磷脂酶的活性下降或缺乏;
③其他辅助检查:1~2型产前羊水测定成纤维细胞培养中鞘磷脂酶活性下降对产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治疗

①本病仅能对症治疗,如保肝、控制感染、抗癫痫发作等;
②维生素C、E或丁羟基二苯乙烯,可阻止神经鞘磷脂M所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和聚合作用,减少脂褐素和自由基形成;
③脾切除适于非神经型、有脾功能亢进者;
④胚胎肝移植。

预防

典型婴儿型患儿常在2~4岁内死于脾功能亢进、肝功衰竭及反复感染。各型均可能并发肝功能衰竭、脾功能亢进及感染。必要时可进行产前遗传咨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