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发生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或透明变性、无明显细胞增生的一类肾小球疾病。

病理特点是部分肾小球的某些节段出现硬化病变,而非硬化处的肾小球结构相对正常。是慢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病理类型,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FSGS。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及大量蛋白尿,约3/4患者伴有血尿,部分可见肉眼血尿,可伴有高血压。

病理

光学显微镜下,肾小球病变呈局灶性(部分肾小球)节段性(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硬化(见图),可伴有球囊粘连,足细胞增生、节段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萎缩,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无节段性硬化病变的肾小球可表现为肾小球肥大或大致正常。免疫病理:可见免疫球蛋白M(IgM)和C3颗粒状沉积或在节段硬化区团块状沉积。FSGS病理分型:非特异型FSGS(not otherwise specified FSGS)、门部型FSGS、顶端型FSGS、细胞型FSGS和塌陷型FSGS。电子显微镜下,上皮细胞广泛的足突融合,伴足细胞肥大是FSGS主要超微病理表现。

病因分类

①原发性FSGS;
②家族/遗传性FSGS:常染色体阴性遗传,podocin基因突变等;
③继发性FSGS:肥胖、高血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海洛因肾病等。

临床表现

成年和儿童均可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可伴有镜下血尿和高血压。50%~70%原发性FSGS患者呈肾病综合征表现,继发FSGS蛋白尿通常因高灌注所致,表现为轻-中度蛋白尿。约30%患者起病时已伴有高血压和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

诊断

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伴或不伴有血尿和高血压,肾活检肾脏病理表现为局灶节段硬化。依据病因,诊断原发性或继发性FSGS。

治疗

原发性FSGS非肾病综合征水平蛋白尿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减少蛋白尿和控制血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FSGS患者,KDIGO指南推荐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6周,如无效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预后

FSGS患者总体预后相对较差,约50%患者在10年左右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影响预后临床因素有:大量尿蛋白和/或患者起病时血肌酐升高,则预后不佳;病理因素中若有肾间质纤维化或小管萎缩,则预后不佳。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