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各种方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和血液供应。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对于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溶栓是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溶栓治疗不但能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而且使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溶栓药物的发展经历了3个时期:第一代溶栓药物(链激酶和尿激酶)会导致全身纤溶状态,血管开通率较低;第二代溶栓药物(阿替普酶)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开通率提高,但半衰期短(3~5分钟),必须连续静脉给药,用药步骤复杂;第三代溶栓药物(瑞替普酶)半衰期延长,血管开通率提高,给药方便,易于掌握,适合住院前溶栓和基层使用,对于在医院内溶栓也将逐渐取代第一代和第二代溶栓药物。虽然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是溶栓治疗不受时间、地点及医疗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尤其是早期3小时内溶栓组织再灌注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似,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球囊或支架将急性闭塞的血管开通,恢复心肌组织的血流灌注。与药物溶栓相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显示出明显的疗效优势,保证了90%以上患者的冠脉血流得到稳定、有效的再通,梗死相关血管再闭塞以及复发缺血、再梗死、死亡、颅内出血等重大临床事件均显著减少,尤其是在高危患者中的受益最大。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使用自身血管(乳内动脉、桡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大隐静脉)在主动脉和病变的冠状动脉建立旁路(桥),使主动脉内的血液跨过血管狭窄的部位直接灌注到狭窄远端,从而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