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评估与治疗。
心律失常是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是由心脏电活动紊乱引起的电脉冲形成受损或传导障碍。临床按心律失常发作的快慢分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可以导致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各主要脏器的供血不足的临床综合征,如发作性头晕、黑矇、乏力,严重者可发生晕厥。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出现心悸、心绞痛症状。原有心力衰竭病人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水肿等症状。
康复评估
心律失常的康复评估包括:
①生理功能评定:心功能评定、心电图、心电运动试验、心脏超声等。
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心律失常患者长期发作会影响自我照顾、日常生活、家庭劳动及购物等。常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
③参与能力评定:主要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劳动力评定和职业评定。
康复治疗
临床主要应用射频消融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来纠正心律的异常,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心律失常病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目标为增加病人的运动耐力,改善心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劳动力,促进再就业,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等。
物理治疗主要以运动疗法为主,根据不同病人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适度的运动能改善身体的神经和血液循环,加强心脏的传导功能,同时促使心肌的侧支循环增加,改善心肌供血情况。但剧烈的运动会让心脏负荷增加,导致病情进一步的恶化,甚至引起心力衰竭。故运动的种类要根据病人自身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并且心律失常病人在运动中时刻需注意自己状态是否良好,如果有感到胸闷、气促、头晕等不适的时候,应该马上停止运动,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应尽快就医。通常步行运动是心脏康复最简单、最广泛和主要应用的运动类型。其耗氧量在3~8个运动当量之间,是适合大多数病人的运动方式。步行时下肢大肌群交替收缩和松弛,有助于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同时又有可以刺激窦房结的作用。
作业治疗的目的是改善心律失常病人整体肌力、肌耐力和心脏功能,改善病人心理功能,尽可能恢复和保持病人原有的生活方式,通过功能性作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适合病人能力的职业训练及适当环境改造等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病人会有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等。适当的心理治疗是心律失常病人心理康复的重要内容。需要针对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担心和顾虑,耐心与其沟通,减轻其精神压力,消除病人的紧张、不安情绪,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心理障碍。
心律失常健康教育包括:
①预防诱发因素。
②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
③自我监测。
④合理、个体化用药。
⑤生活规律、按时作息,保证睡眠。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
⑥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需要在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