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能适应加速度、视觉和(或)本体觉的刺激而发生的头晕、眩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一系列前庭自主神经反应的疾病。又称运动病、晕动病、动晕病。
1881年,英国J.A.欧文率先提出了晕动症的概念。按诱发环境的不同,
因不能适应加速度、视觉和(或)本体觉的刺激而发生的头晕、眩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一系列前庭自主神经反应的疾病。又称运动病、晕动病、动晕病。
1881年,英国J.A.欧文率先提出了晕动症的概念。按诱发环境的不同,
以反复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内耳病。1861年,法国医生P.梅尼埃首先报道了眩晕症状与内耳病变相关。而在此之前,眩晕症状被认为是“卒中样脑梗死”,内耳只被认为与听力有关。后来,为纪念梅尼埃医生,
潜涵(沉箱)作业人员在高气压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在转向正常气压的过程中,由于迅速减压引起内耳损伤和组织缺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又称内耳减压病(inner ear decompression sickness)。
全身与局部乳突炎的症状已不明显,但乳头内部的炎症依然存在,在未发生症状前不易被发现的疾病。
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水平半规管及前庭神经传入径路功能障碍。其诊断通过双耳变温冷热试验(又称Hallpike法)。被检者睁眼,平卧于暗室的矮塌上,头端斜垫木板,使上身与水平面呈30度角。检查者利用冷热水(30℃和44℃)或冷热气(2
介于招风耳和小耳的先天性畸形。又称环缩耳、卷曲耳。约占各种先天性耳畸形的10%,双侧发病较多见,但左右不一定对称。主要特征是耳郭卷曲、前倾、变小而且位置较低,耳轮缘与对耳轮粘连,耳舟消失。轻者仅表现为局部耳轮较宽,向前下方呈锐角弯曲
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聚积过多形成较硬的团块,阻塞外耳道的状况。
咽鼓管感染性或变态反应性炎症。导致咽鼓管口或管内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引起咽鼓管堵塞,造成中耳腔内的气压下降,呈负压状态,表现出中耳渗液或鼓膜内陷。咽鼓管是连接鼻咽与中耳腔的一条管道,是中耳腔与外界相通的唯一路径。
病
鼻咽部和鼓室之间的咽鼓管发生器质性或机械性狭窄,致使空气被鼓室吸收而出现渗出液积存或瘢痕粘连的状态。咽鼓管功能不良发病率成人占1%~5%,10岁以下儿童占40%。鼓室成形术患者70%存在咽鼓管狭窄(ETD)。
分类
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和临近鼓膜的外耳道皮肤的急性炎症。又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