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疾病

涎腺排出受阻引起的病变。涎腺又称唾液腺,分为大涎腺和小涎腺两类。大涎腺共3对: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小涎腺约700个,主要位于口腔黏膜下层。常见的涎腺疾病有四类:

①炎症性疾病。
②类肿瘤。
③肿瘤。
④免疫性疾病。
⑤创伤。

涎腺常见炎症性疾病

常见的涎腺炎症性疾病有以下三种。

急性流行性腮腺炎
急性传染性病毒感染。一般在5~15岁发生。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或涎液传播。得病后一般获终身免疫。表现为腮腺肿大、疼痛,也可累及其他涎腺、睾丸等。常伴有全身不适、发烧、头痛等症状。一般在7~10天恢复。其伴发症可有睾丸炎、脑膜炎等。治疗采用支持疗法、对症治疗、抗病毒中西药治疗,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化脓性感染等。

化脓性腮腺炎
常见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常始于儿童时期。腮腺反复肿胀,局部轻度水肿,皮肤可潮红。腮腺导管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流出。有时伴全身不适。急性期可用抗生素,慢性期应增强体质,保持口腔卫生,按摩腺体等刺激腺体分泌。本病有自愈性。

涎石病
涎石病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使得涎液排出受阻。表现为进食时剧痛,称为“涎绞痛”。涎体随之肿大,过后痛消失。当伴有继发感染时,导管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治疗是去除结石。

涎腺常见类肿瘤疾病

常见的涎腺常见类肿瘤疾病有以下两种。

黏液囊肿
多发生在小涎腺,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呈半透明,浅蓝色小泡,状似水泡,一般仅黄豆大。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涎腺良性肥大
又称涎腺退行性肿大。是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慢性、反复性、无痛性肿大的涎腺疾病。常表现为两侧腮腺弥漫性肿大,触之柔软并均匀一致,病程长久的稍硬,导管口不红肿,有时涎腺分泌减少。无特殊治疗手段,可局部按摩、咀嚼无糖口香糖等刺激涎液分泌。

涎腺常见肿瘤性疾病

常见的涎腺肿瘤性疾病有以下四种。

多形性腺瘤
又称混合瘤。是涎腺中最常见的肿瘤。一般表现为良性肿瘤性质。多见于腮腺,生长缓慢。表现为界限清楚,中等硬度呈结节状肿块。短则几年,核桃大小,长则十几年,拳头大小不等。应手术切除。

沃辛病
又称腺淋巴病或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是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涎腺良性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腮腺,男性多见。肿瘤生长缓慢,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有时呈弹性感。应手术切除。

黏液表皮样癌
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多见于腮腺。肿瘤生长缓慢,短则数月,长达十余年。肿瘤体积大小不等,边界有时清楚、有时不清。质地中等偏硬,触之呈结节状。恶性程度视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而异。应彻底手术切除,必要时进行放疗等综合治疗。有时还应作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腺样囊性癌
曾称“圆柱瘤”,是涎腺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小涎腺如腭腺及大涎腺中较小的腺体如下颌下腺。肿瘤生长缓慢,短则数月、长达数年。近期可加速生长。肿瘤大小不等,无界限、不活动,质硬似板样,常与皮肤黏膜粘连,浸润性极强。有自发性疼痛。肿瘤常沿神经血管扩散转移。治疗应做局部尽可能大的彻底切除,并配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涎腺常见免疫性疾病

舍格伦氏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外分泌腺呈进行性破坏。表现为口干、眼干、涎腺,尤其是腮腺肿大、泪腺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病程长,一般呈良性过程,极少数可恶性变。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如口干可用人工涎液湿润口腔,注意口腔卫生,防止逆行性感染。继发急性炎症时可用抗生素,有时经辩证后中药治疗也能改善症状。

涎腺创伤

主要是面部裂伤发生在比较浅表的腮腺。裂伤累及腮腺形成瘘孔,从瘘口中流出涎液称腺体瘘。裂伤累及导管,在导管断裂处流出涎液称导管瘘。腺瘘可用加压包扎、电凝,服用阿托品等治疗。导管瘘常常需要手术治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