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发病率较高。重症弥漫性神经精神狼疮导致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是SLE活动期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
NPSLE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包括大、小范围的多灶性梗死、出血、单纯的小血管病、皮质萎缩、脑水肿和脱髓鞘病变。多种自身抗体(包括抗磷脂抗体、抗NMDA受体抗体、抗神经元抗体、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糖体等)与神经精神性症状相关,但其敏感性或特异性还不足以用于诊断。
为了更好地对NPSLE进行定义和分类,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将NPSLE分为包括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在内的19种不同的神经精神性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脱髓鞘综合征、头痛、运动失调、脊髓病、癫痫发作、急性精神错乱状态、焦虑症、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以及精神病。周围神经系统综合征包括急性炎性脱髓鞘多神经根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单神经病变(单发或多发)、重症肌无力、颅神经病、神经丛病以及多发性神经病。
以上ACR的分类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框架,但有时要准确地对神经精神表现进行归类和诊断还较困难。通常不易区分神经精神性症状是由于SLE原发病活动还是另有原因,如感染、代谢异常、严重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或非独立的神经或精神性异常引起的。任何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都没有足够的敏感性或特异性来确诊NPSLE。NPSLE的诊断需建立在全面的临床评估和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包括脑部影像学、血清学检测、腰椎穿刺和神经精神评估等,有些需要精神科医师和/或心理医师会诊,重要的是排除感染、代谢、肿瘤等非免疫相关的神经精神疾病。磁共振是NPSLE患者首选影像学检查,最常见的异常为位于前额叶脑室周围和白质下皮质区的小灶性白质病变,T2加权相表现为高信号。其他常见表现包括皮质萎缩、脑室扩张、脑水肿、弥漫性白质异常、局灶性萎缩、梗死、脑白质病和出血。磁共振异常最常见于灶性神经性障碍、抽搐、慢性认知障碍和抗磷脂抗体相关性疾病,头痛、急性意识障碍和心理性综合征的磁共振异常较少。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排除感染。怀疑周围神经病的患者,需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查。抽搐患者需脑电图检查。神经心理学测试对于可疑认知障碍的患者有用。
NPSLE的治疗分为诱导缓解和巩固维持治疗两阶段。经典的诱导缓解方案是大剂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在维持治疗阶段,由环磷酰胺转换为霉酚酸酯、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的序贯治疗方案,在保证巩固疗效的基础上安全性更好,值得推荐。对于上述治疗无效的重症NPSLE,通过血浆置换、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以及生物制剂后可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率。生物制剂种类较多,其中利妥昔单抗、依帕珠单抗、贝利单抗已用于神经精神狼疮患者。前两者用于清除高度增殖B细胞数量,后者主要干扰B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信号。生物制剂的出现为难以控制、死亡率高的神经精神狼疮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另外抗凝药物及精神类药物也作为针对性辅助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