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

起源于心室的快速心率失常。

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但室性心律失常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也很常见。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毫无症状,也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心脏性猝死。一些患者可同时合并多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而在另一些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可以是心脏异常的最早或唯一的表现。由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较为复杂,因此诊断和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简称室扑)与心室颤动(简称室颤)。

室性早搏

又称心室性期前收缩。指希氏(His)束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临床症状变异性大,一般预后良好。对于无基础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可以不用处理;若室性早搏负荷过大(每日大于10000次)或引起心肌病的室性早搏或症状比较明显的室性早搏,可选择药物或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应先进行基础心脏病的治疗,若室性早搏仍较多且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选择药物或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非持续性室速

指连续3个及3个以上的室性心律,频率大于100次/分,在30秒内自行终止。在大多数情况下,非持续性室速发生短暂,无临床症状,在表面健康的人群中非持续性室速与猝死的危险增加无关,在老年人中也是如此;在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中,非持续性室速是持续性室速或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增加信号。因此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非持续性室速不需要特殊处理;而对于有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治疗患者的基础心脏病比治疗心律失常本身更重要。

持续性室速

分为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和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其发生室速的时间都超过30秒。绝大部分持续性室速发生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如缺血性心脏病、非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以缺血性心脏病最为常见。大多数持续性室速发生在心梗后的慢性期。持续性室速患者一般表现为轻度到中度的心悸和头晕症状,通常血流动力学稳定,其症状的轻重与室速的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个体耐受性相关。急性期时,持续性室速治疗要根据患者症状及发作时血流动力学的耐受程度来决定,对于意识不清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应立即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病人,在密切监测12导联心电图下给予相应的处理。慢性期时,可以给予患者植入埋藏式除颤仪来预防室速的发作。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