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不自主从肛门排出的现象。又称肛门失禁。
健康人排便可由意识控制,涉及肛门直肠至大脑神经通路上复杂的反射活动及直肠、肛门括约肌协调运动。此神经通路上任何环节受损或直肠、肛门括约肌病变,均有可能丧失保留粪便和控制排便的能力。大便失禁排出粪便可为固体、液体或黏液,失禁程度可从偶尔发生肛门排气时的排便至大便完全失禁。
发生机制包括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阴部神经病变、直肠感觉受损和直肠顺应性差等。常见于:
①直肠和肛门括约肌病变或损伤。直肠缺血、放射性直肠炎、重症急性细菌性痢疾或溃疡性直肠炎等炎症刺激以及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盆底损伤(分娩、手术)等损伤肛门括约肌和阴部神经而致大便失禁;老年体弱者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弱、直肠感觉与潴留粪便的能力下降,易致大便失禁。
②中枢或周围神经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在不同平面上干扰排便过程,引起大便失禁。精神失常、意识障碍、极度紧张和智力障碍均可丧失控制排便的能力。脊髓炎、脊髓损伤可伴大便失禁。糖尿病等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慢性腹泻和大便失禁。肛门手术可损伤肛门感觉神经,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可致直肠感觉受损,从而引起大便失禁。
③其他。重度腹泻或粪便嵌顿也可致大便失禁。
根据病史大多可确定病因。肛门测压、肛门超声、肛门直肠磁共振成像(MRI)造影、排粪造影、乙状结肠镜检查和肛门肌电图检查等有助于确定大便失禁的病理生理基础和原因。
处理原则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应根据大便失禁的严重程度和原因个体化处理。腹泻所致者可按腹泻治疗。盆底运动、生物反馈和排便训练等可使部分大便失禁者得到改善。盆底或肛门括约肌损伤所致的大便失禁在其他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