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肥大细胞大于或等于骨髓血细胞总数的20%或外周血肥大细胞大于或等于血细胞总数的10%为特征的恶性血液疾病。简称MCL。又称组织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1957年,MCL的诊断首先被提出。本病约占恶性肥大细胞肿瘤的15%。不少病例先有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以后转变为白血病,少数以肥大细胞白血病发病。世界卫生大会(WHA)把MCL归入肥大细胞增多症。
临床表现
MCL是肥大细胞在体内恶性增殖的晚期表现,除一般症状与急性白血病相似外,还有较特异的表现:由于肥大细胞颗粒内活性物质组胺、肝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的释放,可引起一系列变态反应,如面色潮红、低血压、瘙痒或骨痛、头痛,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浸润时可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常见;皮肤色素性荨麻疹少见。
诊断
本病需要满足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的标准,肥大细胞常有显著的不典型性,胞质颗粒少,核形不规则呈单核细胞样或双叶核(幼肥大细胞),甚至可有异染性原始细胞,有些病例可有明显核仁。骨髓活检示不典型的、不成熟的肥大细胞弥漫性浸润,常为间质性浸润。骨髓肥大细胞≥20%或外周血肥大细胞≥10%且形态不典型者,诊断MCL;如肥大细胞<10%但骨髓中肥大细胞≥20%,诊为MCL变异型。
免疫表型
肥大细胞共表达CD9、CD33、CD45、CD68及CD117,但不表达几种粒、单核系抗原,包括CD14、CD15和CD16,也不表达多数T和B细胞相关抗原。实际上所有肥大细胞,不管成熟阶段或是何种肿瘤,都与抗类胰蛋白酶抗体反应。肿瘤性肥大细胞也同时表达CD2或CD2与CD25。
细胞遗传学
常有体细胞性KIT基因活化性点突变,多数病例在酪氨酸激酶域可检出密码子816的突变。
预后
本病属于高度侵袭性疾病,存活期仅为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