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外肉芽肿性动脉炎。又称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主要侵犯颞浅动脉和眼动脉。平均发病年龄为79岁,范围为50~90岁。是老年人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衰老是发生颞动脉炎最大的危险因素。
病因及病理
病因并不清楚。该病患者血液中有循环免疫复合物,颞动脉有免疫球蛋白沉积。一般认为发病与免疫异常有关。颞动脉活检病理显示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或伴多核巨细胞的肉芽肿性炎症为特征的血管炎。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各节段病变程度不等。主要累及血管的内弹力层和滋养血管,而穿过硬脑膜后的颅内血管缺乏这些结构,因此颞动脉炎很少累及颅内动脉。颞动脉和眼动脉最易受累,严重病例可见椎动脉受累。部分患者可有主动脉及其主要近端分支的大动脉受累,近1/5的患者发展为主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通常大于50岁,尤以65岁以上多见。一般亚急性起病,为逐渐加剧的搏动性或非搏动性头痛,常呈锐痛及刺痛,可伴烧灼感。少数患者可突然发作。特征为新发生的局限性头痛,多位于单侧或双侧颞部及眼眶周围,可波及额部与枕部。咀嚼时可出现疼痛,并可以此为首发症状。疼痛通常持续一天,夜间尤重,如不经治疗可持续数月甚至一年。
视觉障碍是较常见的首发症状。可先有数次短暂性黑蒙发作而后出现部分或完全视力丧失。如视力丧失持续数小时,则一般不可逆。眼肌麻痹少见(约5%)。患者常感到全身怠倦不适、低热、食欲缺乏以及体重下降、焦虑及抑郁等。50%的患者出现全身肢体近端肌肉疼痛。脑卒中并不常见(约3%),且多出现在椎基底动脉的分布范围。
检查时通常可见表浅的颞动脉及其他头皮动脉硬而粗大,有触痛,无搏动。活动期表现轻到中度贫血,血沉通常加快(>50毫米/小时),少数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
诊断
中老年患者出现新发的颞区为主的局限性头痛,伴短暂性黑蒙发作或视力障碍,颞动脉变硬、有触痛或搏动减弱,血沉加快等,可考虑颞动脉炎。确诊依赖病理检查。
治疗
一旦高度怀疑颞动脉炎时,应尽早开始糖皮质激素治疗。颞动脉活检也应尽快进行,但不应因此而妨碍治疗。颞动脉炎的炎症浸润在治疗后缓解较慢,在泼尼松治疗后数周甚至数月活检仍有做出准确诊断的可能性。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预防视力丧失。
对于没有视力障碍的颞动脉炎,给予40~60毫克/天的泼尼松口服;对于出现快速进展性视力丧失(症状超过6~12小时)或一过性黑矇的复杂颞动脉炎,给予静脉甲强龙500~1000毫克/天,连续3天,而后改为口服;对于已经确定有一侧视力丧失的患者,给予至少60毫克/天的泼尼松口服来保护对侧眼睛的视力。治疗后头痛一般可在1~2天内缓解,否则可能诊断有误。
治疗数周后逐渐减量至10~20毫克/天,并用此维持量服用数月或数年,以防复发。血沉是监测疾病活动度最有用的辅助指标。
预后
恰当治疗后多数颞动脉炎的预后较好,长期生存率与一般人群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