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周滑囊炎

足跟疼痛常见病因之一。多由局部压迫摩擦等慢性创伤所致。根据滑囊部位分为跟骨后滑囊炎、跟腱后滑囊炎、跟下滑囊炎;根据病因及性质分为创伤性滑囊炎、化脓性滑囊炎、结核性滑囊炎、类风湿性滑囊炎、痛风性滑囊炎、化学性滑囊炎等;按病情急缓分为急性滑囊炎和慢性滑囊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多因穿鞋过紧,跟骨结节过于向后隆凸刺激,或跑跳等提踵动作过度等,跟骨周围滑囊受压、摩擦及慢性损伤,导致滑囊壁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增生、肥厚、粘连等无菌炎症反应。对于合并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患者,跟周滑囊亦可受累。

临床表现

主要引起足跟部疼痛、压痛及局部不适感,伴或不伴有局部肿块。多数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轻微疼痛及不适感,严重者可表现为急性剧烈疼痛。若为跟腱后滑囊炎,因其位于皮下,局部隆起更为显著,行走时疼痛可加重,跟腱附着点上方可有压痛;若为跟下滑囊炎,其位于跟骨下,足跟负重着地时疼痛可加重。查体足跟局部有肿胀、压痛,或触及肿块。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局部压痛即可诊断。发病前可有足跟局部压迫、摩擦及足跟部撞击等诱因。但该病易与跟腱炎、跟腱撕裂、跟骨应力性骨折、足跟垫萎缩或强直性脊柱炎跟腱止点受累等相混淆。必要时可行X射线片、超声或局部磁共振检查协助诊断。

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适当制动、减少压迫、热水浸泡、膏药外用及局部注射激素等。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后病情复发、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可手术治疗,行滑囊切除术。如跟骨后上结节过分隆凸,应同时行骨突切除,以免术后引起跟腱与跟骨撞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