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

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炎症。是致盲的常见眼病。

临床表现

其临床特点为眼睑和穹隆结膜充血、乳头增生和滤泡形成,穹隆组织模糊不清,晚期形成瘢痕;角膜有垂帘状血管翳、溃疡,最后形成瘢痕。其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为睑内翻倒睫,可致角膜溃疡,最后导致失明。

沙眼起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潜伏期5~12天。双眼受累。自觉症状可不明显或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和黏性分泌物,视力逐渐减退。临床检查可见:眼睑肿胀,睑和穹隆结膜充血、肥厚、组织模糊不清,乳头、滤泡增生,角膜上方可见血管翳。数周后在睑和穹隆部结膜上可见线状、网状或片状瘢痕。反复感染即转为慢性结膜炎,症状缓解而睑和穹隆部结膜仍有活动病变,可见乳头和滤泡。滤泡大小不等,排列不齐且不透明,破裂后有胶状物流出。角膜血管翳逐渐自上而下地呈垂帘状伸展。沙眼病程缓慢,可持续数年甚至十数年。且可重复感染。

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检查,睑结膜和穹隆组织模糊不清或瘢痕形成,乳头、滤泡增生和角膜血管翳。由于沙眼病变最早多发生于上穹隆,故检查时一定要充分暴露上穹隆,以免误诊。有时不易确诊,可做结膜刮片,发现包涵体以辅助诊断。截至2020年,国际上仍采用麦卡伦氏四期分类法。中国为了便于沙眼的防治,于1979年将沙眼分为三期。为了表示活动病变的严重程度,又将各期按活动病变的范围分为三级,用“+”“++”“+++”表示。“+”表示活动病变占上睑结膜面积的1/3以下,“++”占1/3~2/3面积,“+++”占2/3以上面积。角膜血管翳分为四级,将角膜水平分为四份,血管翳侵及角膜的1/4以下为“+”,1/4~1/2为“++”,1/2~2/3为“+++”,超过3/4为“++++”。

沙眼属于结膜炎的一种,故应与慢性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炎、结膜滤泡症以及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鉴别。结膜滤泡症的滤泡多见于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滤泡较小,大小一致,半透明,境界清楚,滤泡之间的结膜正常,不充血,无瘢痕及角膜血管翳。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无自觉症状。慢性结膜炎的睑结膜慢性充血,血管轮廓尚可辨认,结膜表面大致光滑,可有轻微乳头肥大,但无瘢痕和角膜血管翳。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有季节性,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每于春夏天热时发病,秋冬天寒时症状消失,睑结膜的乳头大而扁平,且硬,上穹隆部无病变,结膜刮片可见嗜伊红细胞增多。

沙眼的后遗症与并发症对眼的危害远较其原发病严重,可致视力丧失。主要的并发症为:
①眼睑内翻倒睫,多见于上睑,也可上下睑均内翻,常需手术矫正。
②角膜混浊,甚至发生溃疡,形成角膜瘢痕或溃疡穿孔,引起眼内炎,眼球萎缩而失明。
③角结膜实质性干燥,由于结膜广泛结瘢,破坏杯状细胞和副泪腺且泪腺开口也因瘢痕而闭塞,致使角膜干燥、混浊甚至上皮角化。
④慢性泪囊炎,泪道黏膜受沙眼病变侵及,鼻泪管发生狭窄或阻塞所致。
⑤睑球粘连,由于穹隆部结膜瘢痕收缩所致,多见于下睑。

治疗

以局部用药为主,常用利福平、金霉素、四环素或磺胺滴眼液,需连续用药1~3个月。急性或严重沙眼,除局部用药外可口服四环素或磺胺,7~10天为一疗程,停药一周后再服用,一般需2~4个疗程。严重感染时,可行沙眼滤泡挤压术。沙眼为接触性传染,故除治疗外应做好预防工作,如加强卫生宣传,改善环境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沙眼》有1个想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