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织炎

广泛的累及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结缔组织炎症。感染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临床表现

皮损好发于四肢、颜面、肛周等部位。通常分为浅表和深部感染。

浅表者,损害初起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浸润性斑块,迅速扩展至周围组织,局部发热疼痛,红肿明显。此时局部皮肤发红、指压后可稍褪色,红肿边缘界限不清楚,可出现不同大小的水疱,病变部位的引流淋巴结常有肿痛。病变加重时,皮肤水疱溃破出水样液,部分肤色变褐。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甚至发生败血症。

深部蜂窝织炎多有寒战、高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时体温极高或极低,甚至有意识改变等严重中毒表现。由于细菌种类与毒性、患者状况和感染部位的不同,可有几种特殊类型: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新生儿皮下坏疽,口底、颌下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常伴发热、寒战和全身不适。慢性蜂窝织炎皮肤呈硬化萎缩改变,有色素沉着或潮红,灼热,疼痛则不明显。好发于小腿远端及踝上部。

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白细胞计数增多等表现。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涂片可检出致病菌,区分病菌形态,血和脓液的细菌培养有助于确认致病菌。

治疗

治疗原则为抗菌、消炎,早期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以防转成慢性。

药物治疗:使用青霉素或头孢类,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加用甲硝唑。根据临床效果或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局部处理:早期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敷贴金黄散、10%鱼石脂膏等。可配合使用紫外线照射及超短波等物理治疗。若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排脓。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必须及时隔离,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液冲洗,碘伏湿敷等处理。

对症处理:改善全身状态和维持内环境稳定,高热时冷敷物理降温,进食困难者输液维持营养,呼吸急促时给予吸氧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