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鲍特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学
百日咳鲍特菌是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菌,无动力,有嗜血性,在含新鲜血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离开人体后生存能力很弱。室温下仅能生存2小时,对日光、热、化学消毒药均敏感。它产生的细菌毒素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临床表现
潜伏期2~21天,一般7~10天。病程分3期:
①卡他期。一般为1~2周,开始有轻咳、流涕、低热。3~4天后发热等症状减轻,但咳嗽加重,渐转变成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②痉咳期。先是连续短促的咳嗽,患者处于呼气状态,随之是一次深长吸气。但此时喉部仍为痉挛状态,气流通过紧张狭窄的声门发出一种高调的吸气性吼声,如鸡鸣样。反复上述咳嗽过程,直至把呼吸道积聚的黏痰咳出为止。由于剧咳,可致呕吐、大小便失禁、面红耳赤、口唇发绀、张口伸舌。剧咳可致上腔静脉回流受阻,出现颜面、眼睑浮肿,重者鼻衄、眼结膜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痉咳发作无先兆,任何刺激都可诱发。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体温正常,肺部无阳性体征,或有不固定的啰音。新生儿及6个月以内婴儿多无痉咳而是阵发性憋气、紫绀、易惊厥、窒息而死亡。成人可能仅有几周干咳,可作为传染源。
③恢复期。痉咳减轻而停止。若无并发症,经2~3周即愈。并发症有支气管肺炎、百日咳脑病。
诊断
根据接触史及典型症状可作出临床诊断。细菌培养及特异性血清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治疗
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以减少诱发痉咳。对婴幼儿要注意吸痰、吸氧、加强护理,以防窒息。及早应用抗生素治疗,可采用红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等。重症患者应短期应用皮质激素。若有并发症,应作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