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疽

由马鼻疽伯克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人大多因接触患病的马、骡等马科动物而感染。急性期表现为高热、蜂窝织炎或脓肿,慢性期疾病迁延,伴不规则低热、多处脓肿和瘘管。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呈多样化,主要与感染途径不同有关。
①皮肤感染:细菌从皮肤破损处进入,形成小结节,伴随淋巴管炎可有全身症状,包括寒战、发热等。随着病程发展可形成蜂窝织炎,并沿淋巴管出现成串结节性脓肿。脓肿破溃可形成瘘管,排出红色或灰白色脓液。
②局灶性感染:细菌从黏膜进入体内,可引起眼、鼻和口腔的局灶性感染,继而出现溃疡和肉芽肿性变,也可伴随全身发热等症状。
③肺部感染:鼻疽可发生急性肺部感染,表现为发热、乏力、头疼和胸膜炎等,常伴有淋巴结肿大和脾大。胸部X射线可见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或者局限性密度增高影像。
④血流感染:本病严重患者可发生血流感染,此型最为严重,患者先出现全身性丘疹,随后发展为全身脓疱,并侵入血液而形成血流感染,伴有严重毒血症状,内脏器官也广泛受累。

诊断

①血、尿、脓液、分泌物或穿刺液用亚甲蓝或Wright式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见一种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着色不规则。分泌物分离难度大,血培养阳性度低,若非伴发血流感染,一般为阴性。
②血凝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等,血凝和补体试验应用最广。
③分子生物学检测。
④鼻疽菌素皮内试验。
⑤影像学检查。

治疗

预后取决于感染类型。抗菌治疗证据有限,分为静脉冲击治疗期和口服根除治疗期两个阶段。进行细菌培养后即对患者给予足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注或静滴。病情改善后静脉用药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的剂量可逐减直至停止。对于TMP-SMZ耐药或者不耐受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喹诺酮类或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代,但复发率更高。具体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