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

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学

白喉棒状杆菌,简称白喉杆菌,属棒状杆菌科,革兰氏染色阳性,典型的形状是杆状或稍弯曲,一端或两端稍膨大呈鼓槌状,两端常见异染颗粒。本菌侵袭力较弱,但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为致病的主要因素。产毒白喉杆菌是由于感染了携带产毒基因的噬菌体才能有产毒能力,否则为无毒菌株。本菌有轻、中、重三型。重型和中间型菌株为产毒株,轻型有产毒或无毒株。有人认为三型菌产生的毒素是相同的,可引起同样的临床表现,且常有并发症,而无毒株所致白喉均无并发症。白喉杆菌在衣服、床单上可生存数天至数周,能耐受寒冷和干燥,但易被消毒剂杀死。5%石炭酸或1:1000升汞1分钟、3%煤酚皂溶液10分钟、煮沸1分钟或加热至60℃10分钟,都可将其灭活。

临床表现

按病变部位的不同,分为以下临床类型。

咽白喉
占发病患者数的80%左右。有发热、咽痛、乏力及假膜形成。假膜呈灰白色,边缘整齐,与黏膜下组织紧密粘连,不易擦去。病情轻重与假膜病变范围大小及中毒症状轻重有关。
①轻型。有低热,体温37~38℃,扁桃体稍红肿,一侧或双侧有点状或小片状假膜。
②普通型。扁桃体中度红肿,其上可见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有发热,体温38~39℃,乏力,偶有恶心及呕吐等中毒症状。
③重型。假膜扩散至悬雍垂、软腭、咽后壁,甚至口腔黏膜。两侧扁桃体明显肿大。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可有高热,体温达40℃,面色苍白、脉细速,多并发心肌炎。
④极重型。起病急,假膜范围大,咽部高度肿胀,或有坏死、溃疡形成;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伴颈部软组织肿胀呈“牛颈”状,全身中毒症状极重,患者可出现显著高热或体温不升,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等危重心肌炎症状。

喉白喉
大多由咽白喉扩散所致,亦可为原发性。多见于1~5岁小儿。病初为发热、声音嘶哑、咳嗽呈犬吠样,喉部有假膜、水肿和痉挛,假膜有时可伸展至气管和支气管。易引起上呼吸道阻塞症状,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有缺氧症状:烦躁不安、口唇紫绀,全身中毒症状较轻。

鼻白喉
较少见,患者多为婴幼儿。单纯鼻前庭白喉病变范围小,假膜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主要症状为鼻堵,流出血性浆液性分泌物,鼻孔下皮肤发红、糜烂及结痂。婴幼儿患者常出现哺乳障碍,张口呼吸,睡眠不安等。鼻白喉多从咽白喉蔓延所致。

其他部位白喉
其中以皮肤白喉较多,呈慢性溃疡,覆有灰白色假膜。眼结膜、阴道、耳等部位的白喉甚为罕见,多继发于咽白喉。

诊断

有与白喉患者的接触史,咽、喉或鼻部有假膜,假膜革兰氏染色涂片发现白喉杆菌样细菌者可初步作出临床诊断。若假膜或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有白喉杆菌及毒力试验阳性即可确诊。

治疗

主要用抗毒素治疗,应早期、足量应用。抗菌药物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及呼吸道隔离。有严重并发症者应予以相应的治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