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有遗传倾向、瘙痒剧烈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等有关。家族成员中常有特应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及荨麻疹、皮炎等)的患者;发病与多基因有关,约1/3患者可检出编码丝聚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患者为过敏体质,血中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常升高,常见变应原有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
临床表现

分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及老年期。婴儿期皮疹以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等急性湿疹样损害为主,好发于头皮、面颈部,也可至躯干、四肢,多数于出生后1~2个月发病,至2岁左右缓解。儿童期常由婴儿期延续而来,多呈亚急性、慢性湿疹样改变,好发于四肢屈侧,俗称“四弯风”(见图),也常见于颈部。成人期皮损呈慢性改变,表现为肥厚苔藓样变,上附鳞屑。老年期皮损的特点是皮肤干燥、瘙痒著明。特应性皮炎病程慢性,可反复加重与缓解,严重时皮疹可泛发全身,成为红皮病。顽固且剧烈瘙痒是本病的特点,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的皮肤较为干燥,可伴发鱼鳞病、毛周角化症,掌纹明显、皮肤白色划痕征等。婴儿期、儿童期及成人期可连续,也可在儿童期或成人期发病。部分患者可伴发现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诊断

顽固、剧烈的瘙痒,皮肤干燥、湿疹样皮疹,慢性病程、反复发作等临床表现是诊断的基本要点。早年发病、皮肤干燥、家族发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及总IgE明显升高;血中检出变应原特异性IgE升高,对确定变应原有一定帮助。组织病理检查缺乏特异性。

治疗

以加强皮肤护理、保湿、抗炎、抗过敏、止痒、预防感染为原则。首先要加强对患者或家长的健康教育,加强皮肤保湿,外搽润肤乳,使皮肤润泽;尽量避免搔抓。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去氯羟嗪、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外用药主要有二大类:一类是皮质类固醇制剂,如丁酸氢化可的松、地奈德、糠酸莫米松软膏等,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期及部位等选择不同强度的制剂;一类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膏等。其他外用药如焦油类、氧化锌制剂等。对顽固病例可内服环孢素等。若皮损有明显感染,则需服用相应抗菌药物。

预防

日常加强皮肤护理,做好保湿;不要过度清洗;不烫澡、不搓澡;洗澡时避免用碱性肥皂,浴后外搽润肤乳,使皮肤保持润泽;注意寻找过敏的原因,食物如坚果,环境因素如花粉、尘螨。不养宠物如猫、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