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子宫肌层,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的良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在20%~25%。常见于30~50岁的妇女。
发病相关因素
病因尚未明确,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相关。
病理
大体为实质性球形肿块,表面光滑,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包膜,与周围肌层有明显的界限,故肿瘤易剥除。切面呈灰白色,呈旋涡状或编织状。肌瘤的颜色和硬度与纤维组织的多少有关。显微镜下肿瘤主要由大小均匀的梭形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按肿瘤生长部位可分为子宫体肌瘤(90%)和子宫颈肌瘤(10%)。按肿瘤与子宫壁的关系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黏膜下肌瘤。肿瘤常为多个,各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部分肿瘤可发生变性,常见的有:
①玻璃样变。又称透明样变,由于供血不足、组织水肿、质地变软,旋涡状结构消失,被均匀透明物质取代。
②囊性变。玻璃样变继续发展,肌细胞坏死液化。此时子宫肌瘤变软,肌瘤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有清亮无色液体,也可凝固成胶冻状。
③红色样变。多见于妊娠期和产褥期,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检查发现肌瘤迅速增大、压痛。若坏死后继发感染可形成脓肿,病变轻微者可无症状。
④钙化。多见于蒂部细小血供不足的浆膜下肌瘤以及绝经后妇女的肌瘤。
⑤肉瘤样变。较为少见,占0.4%~0.5%。常见于绝经后伴疼痛和出血的患者。肌瘤生长速度较快,绝经后肌瘤继续增大者,应警惕肉瘤样变的可能。
临床表现
大多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症状与其生长的部位、有无变性关系密切。常见症状有:
①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多见于大的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长期经量增多可继发贫血。
②盆腔肿块。当肿瘤逐渐增大使子宫超过妊娠3个月大小,较易从腹部触及。
③压迫症状。肿瘤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引起下腹坠胀不适、便秘等。部分肌瘤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甚至引起上尿路受阻,引起输尿管扩张甚至肾盂积水。
④白带增多。肿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有盆腔充血。黏膜下肌瘤如有坏死、溃烂、出血时可有血性或脓血性伴恶臭的阴道流液。
⑤腹痛。一般无腹痛。但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并发盆腔感染或肌瘤红色样变时可以发生。
⑥不孕或流产。黏膜下和引起宫腔变形的肌壁间肌瘤可引起不孕或流产。
体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数目、位置及有无变性。大肌瘤可在下腹部扪及实质性包块。盆腔检查时触及子宫增大,表面结节状不平。黏膜下带蒂肌瘤可脱出宫颈口,表现为充血、坏死、感染、糜烂、溃疡等,向内可查见瘤蒂。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征诊断多无困难。超声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能区分子宫肌瘤与其他盆腔肿块。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准确判断肌瘤大小、数目和位置。必要时,可选择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协助诊断。子宫肌瘤需与妊娠子宫、卵巢肿瘤、子宫腺肌病、子宫恶性肿瘤及盆腔炎性肿块、子宫畸形等相鉴别。
治疗
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的部位、大小综合考虑。
1.随访观察
无症状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每3~6个月随访一次。
2.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减轻症状或术前缩小肌瘤体积。包括: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主要用于术前缩小肌瘤,降低手术难度,或使经阴道或腹腔镜手术成为可能;控制症状、有利于纠正贫血。对近绝经期妇女,提前过渡到自然绝经,避免手术。②米非司酮。可作为术前用药或诱导绝经使用,不宜长期应用。
3.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有严重症状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子宫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手术途经可采用经腹、阴道、腹腔镜或宫腔镜进行。手术指征包括:继发性贫血经保守治疗无效;出现膀胱和/或直肠压迫症状;肌瘤生长迅速,疑恶变者;肌瘤致反复流产和不孕;宫颈或阔韧带肌瘤。
4.其他
①子宫动脉栓塞术:适用于症状明显、不能耐受或不同意手术者,不建议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②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适用于月经量多、无生育要求但希望保留子宫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与肌瘤的大小和生长部位有关,黏膜下肌瘤和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早期流产。较大肌瘤还可导致胎位异常、胎儿生长受限、胎盘低置或前置胎盘。分娩过程中,肌瘤可影响胎儿下降导致梗阻性难产,第三产程时可影响胎盘剥离,还可影响宫缩导致产程延长或产后出血。
妊娠对肌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妊娠期肌瘤明显增大,浆膜下肌瘤可发生急性或慢性扭转,妊娠期和产褥期肌瘤易发生红色样变。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多能经阴道分娩,但要注意预防产后出血。若肌瘤阻碍胎儿下降,及时行剖宫产术,术中是否同时切除肌瘤需根据肌瘤大小、部位和患者的情况决定。红色样变经非手术治疗大部分均能缓解,非手术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
典型子宫平滑肌瘤之外的特殊类型,根据组织学特征,可分为核分裂活跃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上皮样平滑肌瘤、多形性平滑肌瘤、黏液样平滑肌瘤、脂肪型平滑肌瘤等;根据平滑肌瘤生长方式,又可分为弥漫性平滑肌瘤病、分割状平滑肌瘤、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上述特殊类型大多为良性子宫平滑肌瘤,部分为恶性潜能未定。
富于细胞型、奇异性、核分裂活跃型子宫肌瘤
主要根据显微镜下细胞丰富程度、异型程度及核分裂象多少做出诊断。与子宫平滑肌瘤临床特征相同,术前各项辅助检查很难区分,多在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一般采用全子宫切除。年轻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可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方式对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的处理尚有争议,术后一般不需要补充放疗、化疗,但需严格随访。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一种生长在静脉内的罕见平滑肌瘤,多为良性,但生物学行为上表现为沿静脉系统蜿蜒生长的恶性行为。病变主要累及子宫肌壁或盆腔静脉,少数患者可波及髂血管、下腔静脉甚至达右心房。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过多和腹部包块;肌瘤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可出现水肿、腹水、呼吸困难、晕厥、猝死、栓塞综合征等。治疗原则是手术彻底切除病灶,由于肌瘤的雌激素依赖性,保留卵巢增加其复发率,故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行双附件切除。无法手术者,可先行抗雌激素治疗,再考虑手术。病灶超出子宫、盆腔,甚至到达心房的患者,则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一次或分期完成手术。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
既往或现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妇女在肺内出现多发的平滑肌瘤病灶,可能为子宫的平滑肌瘤经血行转移到肺而引起的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肌瘤。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在查胸片或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时发现,少数患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并有明确的诊断意义。由于雌激素对肌瘤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治疗上可考虑降低雌激素的措施,如卵巢切除、三苯氧胺、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