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病理学上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及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但由于前两者生物学行为和后两者不同,故临床上也将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合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均为恶性肿瘤。在此仅介绍将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合称的这种概念。

侵蚀性葡萄胎均继发于葡萄胎妊娠,绒癌可继发于葡萄胎妊娠,也可继发于流产,足月妊娠或异位妊娠。侵蚀性葡萄胎预后较绒癌好,但随着诊断技术及化疗的发展,绒癌的预后也得到极大改善。

病理及分类

侵蚀性葡萄胎为水泡状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显微镜下结构与葡萄胎相似,可以在子宫肌层内见到水泡状绒毛及滋养细胞增生和异型性。

绒癌为肿瘤侵入子宫肌层,突向宫腔或浆膜面,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显微镜下可见滋养细胞高度增生,广泛侵入子宫肌层并破坏血管,无绒毛或水泡状结构。极少数绒癌可原发于输卵管、宫颈、阔韧带等部位。

临床表现

1.无转移滋养细胞肿瘤

大多数继发于葡萄胎妊娠。临床表现包括:
①阴道流血;
②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性增大;
③卵巢黄素化囊肿;
④腹痛;
⑤假孕症状。

2.转移性滋养细胞肿瘤

除肺转移外,大多数转移性滋养细胞肿瘤继发于非葡萄胎妊娠或为经组织学证实的绒癌。肿瘤主要经血行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其次是阴道及盆腔、肝和脑等。局部出血是各转移部位的共同症状。转移性滋养细胞肿瘤可以同时出现原发灶和继发灶症状,但也有不少患者原发灶消失,仅表现为转移灶症状,容易误诊。

诊断

1.临床诊断

葡萄胎后滋养细胞肿瘤主要依据葡萄胎排空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呈平台、上升或持续异常作出诊断。非葡萄胎后滋养细胞肿瘤主要根据当流产、足月产、异位妊娠后,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腹腔、肺、脑等脏器出血等症状,结合血清hCG检测异常作出诊断。超声检查在肌层内可见各种回声、无包膜的团块,彩色多普勒超声主要显示丰富的血流信号和低阻力型血流频谱。X线胸片、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主要用于肺部病灶的诊断,CT、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脑、肝及盆腔病灶诊断。

2.组织学诊断

在子宫肌层内或子宫外转移灶组织中若见到绒毛或退化的绒毛阴影,则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若仅见成片滋养细胞浸润及坏死出血,未见绒毛结构者,则诊断为绒癌。组织学证据对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并非必需的,绝大多患者可根据临床诊断给予治疗。

3.临床分期及预后评分系统

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妇科肿瘤委员会制定的临床分期,该分期包括解剖学分期和预后评分系统两个部分,是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依据。低危病例通常包括预后评分≤6分的Ⅰ~Ⅲ期患者,高危病例通常包括≥7分的Ⅰ~Ⅲ期和Ⅳ期患者。

治疗

治疗原则为采用以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在明确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给予临床分期和评分,再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低危患者选择单一药物化疗,常用的药物有氨甲蝶呤、放线菌素D等,高危患者选择EMA-CO联合化疗,即依托泊苷(etoposide)、氨甲蝶呤(methotrexate)、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长春新碱(vincristine)作为首选方案。手术为辅助治疗,对控制大出血等各种并发症、切除耐药病灶、减少肿瘤负荷和缩短化疗疗程等方面有一定作用,如子宫切除、肺叶切除等。放射治疗应用较少。

通过规范治疗,几乎所有的无转移和低危转移患者均能被治愈,而高危转移患者的治愈率约80%。对于初次化疗失败者需采用二线联合化疗,并掌握时机、合理应用手术和放疗。准确的治疗前评估和规范的初始化疗是预防复发和耐药的关键。

随访

治疗结束后应严密随访,随访期间应可靠避孕,一般于化疗停止≥12个月才可妊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