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主运动

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的不受主观控制的无目的的异常运动。主要见于锥体外系病变。

震颤

身体一部分或全部表现的不随意的、但相对有节律的振动性运动。震颤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震颤与运动及静止的关系,可分为静止性震颤和运动性震颤(如姿势性、动作性或意向性等)。疲劳后可出现生理性震颤(多属于姿势性震颤)。病理性震颤可分为:静止性震颤、姿势性和动作性震颤、意向性震颤和特发性震颤。

静止性震颤
在安静状态下出现,在震颤肌肉进行随意收缩时,震颤转移或消失,在睡眠时亦消失,由主动肌和拮抗肌交替的节律性收缩引起,震颤节律约为4~6次/秒,呈“搓药丸样”,严重时可发生于头、下颌、唇舌、前臂、下肢及足等部位。常见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和帕金森综合征。

姿势性和动作性震颤
身体处于某一位置(如双臂向前方平举)时出现震颤;或肢体活动时(如写字或持物等)出现震颤,也是以肢体远端为著。大多数运动性震颤由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组成。

意向性震颤
运动性震颤的一种特殊类型,是进行有目的活动时出现的震颤,并且越接近目标震颤越增强,如令病人用手指指自己鼻尖时,手指越接近鼻尖则震颤的振幅越大,此为小脑病变的特征性表现。

特发性震颤
一般是家族性的,可以首发于20多岁至60多岁的任何年龄,进展缓慢,是一种单症状疾病。主要表现在头、手部震颤,面部较少。震颤节律快于静止性震颤。运动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静止时消失。

舞蹈样运动

多由尾状核和壳核的病变引起,为肢体不规则、无规律和无目的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耸肩转颈、伸臂、抬臂、摆手和手指伸屈等动作,上肢比下肢重,远端比近端重,随意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消失。头面部可出现挤眉弄眼、撅嘴伸舌等动作。病情严重时肢体可有粗大的频繁动作。可见风湿性舞蹈病(chorea minor)或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 HD)等,也可继发于脑炎、脑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等。

手足徐动症

表现为由于上肢远端的游走性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而产生手腕及手指做缓慢交替性的伸屈动作。又称指划动作或易变异性痉挛。如腕过屈时,手指常过伸,前臂旋前,缓慢过渡为手指屈曲,拇指常屈至其他手指下,而后其他手指相继屈曲。有时出现发音不清和怪脸,亦可出现足部不自主动作。多见于脑炎、核黄疸、肝豆状核变性等。

扭转痉挛

病变位于基底节,表现为躯干和四肢发生的不自主扭曲运动。又称变形性肌张力障碍。躯干及脊旁肌受累引起的围绕躯干或肢体长轴的缓慢旋转性不自主运动是本症的特征性表现。颈肌受累时出现的痉挛性斜颈是本症的一种特殊局限性类型。本症可为原发性遗传病,也可见于肝豆状核变性以及某些药物反应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