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以脑桥及中脑神经元变性和出现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又称斯蒂尔-理查森-奥尔谢夫斯基综合征(Steele-Richardson-Olszewski syndrome)。

以假性球麻痹、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锥体外系肌僵直、步态共济失调和轻度痴呆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在中老年起病。

病因

PSP是病因不明的散发性tau蛋白异常聚集性疾病,在脑干有神经原纤维缠结,怀疑与慢病毒感染有关,但未能找到感染源,亦未能在灵长类动物中建立模型,在中毒、脑炎、种族及地理因素方面无病因线索。

病理

PSP大体标本可见中脑萎缩,第三脑室及导水管轻度扩张。镜下可见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上丘、导水管周围灰质、顶盖前核等处神经元脱失、颗粒空泡变性、胶质细胞增生,伴大量神经营养因子(NFTs)和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以及神经纤维丝网形成。在皮质区,神经元脱失和NFTs多见于中央前区及Ⅳ、Ⅴ层大脑皮质。可出现星形胶质细胞丛。脊髓前角亦可见神经元脱失。PSP生化代谢改变有纹状体对18F-多巴胺摄取减少,D2受体密度降低;多巴胺和高香草酸含量减少;胆碱能神经元亦受累,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降低。额叶、纹状体、丘脑、小脑葡萄糖代谢或葡萄糖利用率及氧代谢明显降低,以额叶最明显,少数患者可显示为弥漫性糖代谢降低,但以额叶和纹状体较明显,与PD时纹状体代谢正常或增高不同,可能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临床表现

患者多在45~75岁发病,60岁后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隐袭。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运动障碍
早期出现步态不稳及平衡障碍,见于约63%的病例,可伴反复跌倒,行走呈大步态,双膝僵直状,转身时双下肢交叉。震颤少见,程度较轻,可见少动。另一特征是轴性肌张力障碍,颈肌及以上躯干强直明显,躯干伸直及后倾。严重者肘、膝均呈伸直状,坐在椅子上时身体向后靠,双脚离地。

眼球运动障碍
本病特征性表现,两眼向上及向下凝视麻痹。一般先从两眼随意追随性下视麻痹开始。主诉看不到脚尖,步行困难,或看不到桌上食品,取食困难,渐损及上视功能成为完全性垂直性注视麻痹,眼球固定于正中位。晚期2/3以上的患者可有双眼侧视麻痹,1/3的患者有核间性眼肌麻痹,部分患者出现两眼会聚不能,瞳孔缩小,光反射及集合反射存在。存在头眼反射及贝尔现象说明核上性。晚期头眼反射消失为核性病变。

假性延髓麻痹
常见构音不清、吞咽困难、舌肌僵硬及情绪不稳等假性延髓麻痹症状,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可见腱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Babinski sign)等锥体束征,少数患者由于强直、少动及面肌张力高,表现面部出现皱褶,呈惊讶面容。

认知及行为障碍
出现较晚,约52%的患者出现于病程第一年,表现认知功能减退、情感活动减少、痴呆及空间定向记忆力测试较差等。约8%的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可出现言语含糊、发声困难、语速变慢或加快、重复言语或模仿言语及共济失调性言语等。额叶症状表现言语流利性及形象思维能力减退、言语模仿或复述困难,性格改变等。令患者快速鼓掌三下后立即停止,PSP患者不能主动停止,称为“鼓掌征”,可与帕金森病和额颞叶痴呆鉴别。

辅助检查

神经影像学特征
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见中脑及脑桥萎缩,中脑前后径<15毫米,第三脑室和脚间池变宽、侧脑室扩大,部分患者呈现壳核散在低密度影。脑MRI可见第三脑室和脚间池变宽,中脑萎缩、侧脑室扩大、外侧裂增宽,以及不同程度的脑皮质萎缩,额叶明显;矢状位可见中脑上端萎缩,T1WI中脑上缘平坦或凹陷,呈蜂鸟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轴位可见中脑前后径变小,导水管扩张,四叠体池增大,T2WI中脑呈“鼠耳”状改变。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扫描显示额叶、纹状体、丘脑、小脑有糖代谢或葡萄糖利用率及氧代谢明显降低,额叶最明显;少数患者有弥散性糖代谢降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显示纹状体与中脑123I-FP-CIT摄取明显减少,多巴胺转运体水平降低,敏感性较差。

电生理检查
约半数患者脑电图呈非特异性弥散性异常,可见轻至中度弥散性慢波,主要表现背景节律减慢,α波增多呈双颞叶或广泛性分布,可见双侧高波幅δ波节律,额叶波幅最高,无局限性异常波。

脑脊液检查
可发现约1/3患者脑脊液(CSF)蛋白含量轻度增高。

诊断

PSP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临床上出现智能障碍、核上性眼肌麻痹、步态异常即应疑及PSP。诊断标准如下。

必备条件:
①40岁以后发病,病程逐渐进展;
②垂直性向上或向下核上性凝视麻痹或明显的姿势不稳伴反复跌倒;
③无法用排除条件中所列疾病解释上述临床表现。

辅助条件:
①对称性运动不能或强直,近端重于远端;
②颈部体位异常,尤其是颈后仰;
③帕金森综合征对左旋多巴反应欠佳或无反应;
④早期出现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
⑤早期出现认知障碍如淡漠、抽象思维能力减弱、言语不流畅、应用或模仿行为、额叶释放症状,并至少有两个上述症状。

排除条件:
①近期有脑炎病史,或有异己肢体综合征、皮质感觉缺损局限性额叶或颞叶萎缩;
②与多巴胺能药物无关的幻觉和妄想、阿尔茨海默病(AD)型皮质性痴呆;
③早期出现明显小脑功能障碍或无法解释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④严重不对称性帕金森综合征如动作迟缓;
⑤脑部结构损害(如基底节或脑干梗死、脑叶萎缩)的神经放射学依据;
⑥必要时可用聚合酶链反应排除惠普尔病(Whipple disease)。

确诊条件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

鉴别诊断

临床上,PSP应注意与帕金森病、脑炎后或动脉硬化性假性帕金森综合征、皮质基底神经节变性、多系统萎缩、弥漫性莱维小体病(DLBD)、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等鉴别。

治疗

本病无特效疗法。对症治疗如应用小剂量抗胆碱能药控制流涎;美西麦角可能改变某些患者吞咽障碍。PSP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受损,神经递质替代疗法是临床治疗的基础。复方左旋多巴对强直、震颤及动作迟缓可有帮助,但常因中毒性精神症状使剂量受限。适量的辅酶Q10(5毫克/千克)治疗可提高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评价量表及额叶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可能改善患者能量代谢。平衡训练辅助眼球运动及视觉注意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站立时间和行走速度。

预后

本病存活期1~20年,平均为5.6年。早期出现跌倒、尿失禁、肌张力障碍者存活期短,以震颤为主要表现者存活期长。发病年龄、性别、早期出现痴呆、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或躯干强直不影响预后。最常见死亡原因是肺炎,其次是心血管疾病如肺动脉栓塞、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泌尿系感染。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允许上传的最大文件为1 MB。 您可以上传:图像, 音频, 视频, 文档, 电子表格, 互动, 文本, 存档, 代码, 其他 评论文本中插入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服务的链接将自动嵌入。 Drop file here